凌晨三点的急诊室,32岁的张女士蜷缩在候诊椅上,体温计显示39.8℃,头痛得像要

自由芒果 2025-11-07 09:13:49

凌晨三点的急诊室,32岁的张女士蜷缩在候诊椅上,体温计显示39.8℃,头痛得像要炸开,肌肉酸痛得连手机都拿不稳。三天前她以为只是普通感冒,吃了两颗退烧药就硬撑着上班,结果今天突然喘不上气,被同事紧急送医。医生看着胸片摇头:“流感引发病毒性肺炎了,要是发病48小时内用抗病毒药,不至于发展成这样。” 黄金48小时:病毒与生命的赛跑 这不是个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李侗曾主任透露,今年流感季比往年早到半个月,南方部分地区流感核酸阳性率已超10%,北方学校也出现聚集性疫情。更揪心的是,超90%的流感患者像张女士一样,把高烧、浑身疼当成普通感冒,直到咳出血痰、呼吸困难才就医,此时往往已错过最佳治疗期。 流感病毒有多狡猾?它会在感染后24-72小时进入复制高峰,像无数把小刀割着呼吸道黏膜。甲型H3N2毒株今年尤其“凶狠”,老人感染后住院率比去年高30%,儿童更易引发脑炎、心肌炎等并发症。但很多人不知道,发病48小时内用上奥司他韦、玛巴洛沙韦等抗病毒药,能像“剪刀”一样切断病毒复制链,把重症风险降低60%以上。 别让“扛一扛”变成“来不及” “流感不就是大号感冒吗?我年轻,扛扛就过去了。”这是急诊室最常听到的侥幸。可28岁的程序员小李用生命敲响了警钟——他发烧39℃还连熬两夜加班,第三天突然倒地,送医时已多器官衰竭。医生在他手机里发现未读消息:“流感药得发病48小时内吃,你怎么不早说!” 更讽刺的是,我国流感疫苗接种率不足5%,多数人觉得“没必要”。但你知道吗?每年全球因流感死亡的人数,比艾滋病、疟疾加起来还多。日本今年提前5周进入流感季,韩国发出红色预警,欧洲多国病例数激增,而我们身边,多少人还在把退烧药当“万能药”? 高危人群的“生死48小时” 65岁的王奶奶是社区舞蹈队队长,发烧38℃时还坚持排练,结果第二天喘不上气,送医发现双肺白化。医生怒斥家属:“老人有糖尿病,流感48小时内不用药,死亡率是普通人的5倍!”同样惊险的还有孕32周的刘女士,发烧后硬撑12小时,导致胎儿宫内缺氧,紧急剖宫产才保住母子平安。 这些惨痛案例背后,是无数人对流感的误解。有人觉得“打了疫苗照样感冒”,却不知疫苗能降低70%的重症风险;有人嫌抗病毒药贵,可住院一周的费用够买十年疫苗;更有人迷信“偏方”,用酒精擦身退烧导致儿童酒精中毒。 黄金48小时的自救指南 现在,请把手机闹钟设成“流感预警”: 第一步:48小时内“三要” 1. 要测:体温超38.5℃且肌肉酸痛,立即用抗原试纸测流感; 2. 要药:确诊后马上吃奥司他韦(每天2次)或玛巴洛沙韦(全程1次); 3. 要歇:请假卧床,每小时喝200ml温水,用温盐水漱口缓解咽痛。 第二步:高危人群“三必须” • 60岁以上老人、5岁以下儿童、孕妇、慢性病患者,发烧立即就医; • 接触流感患者后,48小时内吃预防药; • 每年10月底前打疫苗,别等“身边有人病了”才着急。 第三步:避开“三大坑” • 别同时吃多种感冒药(可能肝损伤); • 别用抗生素(对病毒无效); • 别硬撑上班(一人传染半个办公室)。 生命没有“重来键”,但有“黄金期” 张女士在ICU住了7天后出院,她哭着说:“以前觉得流感离自己很远,现在才知道,那48小时就是生死线。”她的主治医生感慨:“要是每个人都能抓住黄金期,急诊室能少一半重症。” 现在,轮到你说了:你身边有人把流感当普通感冒吗?你今年打流感疫苗了吗?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或许你的提醒,能救一个人一命。毕竟,在病毒面前,我们不是孤岛——你的每一次转发,都是对生命的守护。 来源:头条热搜

0 阅读:50
自由芒果

自由芒果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