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女高中生说,你们中国人不自由,听说你们读书都要读到很晚,为什么要读书读到很晚。 和他视频的博主没急,反而笑了,问她,你是高中生对吧,那我问你,四乘六等于多少。 女生愣了愣,手指在空中比划,嘴里嘀咕,六四三十四。 空气安静了三秒,博主没说话,女生先急了,开始背乘法口诀,背到八八六十七,博主实在没忍住,笑出了声。 这段对话后来被剪成视频,发在抖音上,三天播放量破了两千万。 评论区炸了锅,有人说这女生太勇了,有人说她太可怜了,还有人开始扒她的背景。 原来她是马来西亚雪兰莪州一所国际学校的十年级学生,平时成绩不算差,只是数学一直是短板。 她爸是华人,妈妈是马来人,家里从小就说中文,但用的是简体字,数学课却是英文教学。 所以她对九九乘法表不熟,背的是英文版的times table,发音一乱,数字就串了。 她后来在小红书发了个道歉视频,说自己不是故意冒犯中国人,只是那天刷到太多中国高三学生凌晨还在图书馆的短视频,心里有点慌。 她说她们学校下午三点就放学,四点开始社团,六点回家吃饭,七点写作业,十点睡觉。 她问,为什么你们可以学到十二点,甚至一点,第二天还能六点起床。 她说这话的时候,眼圈红了,像真的在害怕。 中国博主也发了条回应,说其实不是所有中国人都这样,但确实有很多人为了高考,拼了命。 他说他当年也是这么过来的,早上六点半早读,晚上十一点下自习,回家还要刷题到一点。 他说不是不想睡,是不敢睡,怕一闭眼,别人就超过你了。 他说这话的时候,语气很平,像在讲别人的故事。 有网友留言说,这女生其实没恶意,她只是被吓到了。 也有人说,她那句你们不自由,其实是她心里的真话,只是她没意识到这句话有多重。 还有人开始对比两国教育,说马来西亚的SPM考试虽然也卷,但录取率比中国高考高得多。 2024年马来西亚高等教育入学率是43%,而中国高考本科录取率只有37%。 但这数字背后是两回事,马来西亚的大学学位多,学生少,中国是人多学位少。 而且马来西亚华人想进公立大学,分数要比马来人高一大截,隐性门槛更高。 女生后来私信博主,问能不能教她数学,说她想考中国的大学,听说清华很漂亮。 博主没回她,只是把私信截图发出来,配文说,原来嘲笑别人,最后也会变成别人的梯子。 这条视频又火了,点赞破百万,评论区开始排队道歉。 有人说,其实我们也不是天生会背九九表,小时候也是哭着背出来的。 有人说,她不是笨,只是没在那个环境里长大,就像我们不会背马来语的乘法口诀。 还有人开始反思,为什么我们一听到别人质疑,第一反应就是拿一道数学题去反击。 是不是因为我们太习惯了用分数来证明一切。 女生后来真的开始学中文版的九九乘法表,每天发一条打卡视频,从一九得九开始。 她的发音还是不准,但没人再笑她了。 有人教她手势记忆法,有人给她画格子图,还有人用rap帮她背。 她慢慢从八八六十四背到了九九八十一,背完那天,她发了个大哭的表情,说原来我也可以。 博主后来回她了,说欢迎你来中国看看,不是所有地方都要学到半夜,也不是所有人都只认分数。 他说你来的时候,我带你去吃炸酱面,不辣的那种。 女生回了一个笑脸,说那我先背完小数点。 故事到这里还没完,因为教育这件事,从来就不是一道题能说完的。 有人开始扒马来西亚的教育制度,发现他们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两年,比中国少一年。 但高中最后一年几乎都在备考SPM,压力也不小。 只是他们的考试分散在两年里,不像中国高考一锤定音。 而且马来西亚华人普遍把孩子送去华文小学,学简体字,考华文SPM,但大学又得用英文答题。 这种切换本身就很累。 女生说她最怕的就是数学英文术语,什么multiply,divide,她总反应不过来。 她说如果一开始就用中文学,可能就不会这么怕了。 有网友说,其实这不是她的错,是系统的问题,两个系统撞在一起,她就晕了。 也有人说,我们小时候也怕英语数学题,怕到看见word problem就想逃。 后来有人开始做对比视频,把中国小学三年级的题翻译成英文给马来西亚学生做。 结果很多人也卡壳了,不是不会算,是看不懂题。 这时候大家才意识到,原来我们都在同一条河里扑腾,只是岸不一样。 女生最后一条视频是在机场拍的,她说她要来参加一个中国的夏令营,为期两周。 她说她不指望能考上清华,只是想看看那些学到半夜的人,到底长什么样。 她说这话的时候,笑得很轻,像终于把那句你们不自由放下了。 博主在机场接她,没拍正脸,只拍了两双球鞋,一双干净,一双有点脏。 配文说,欢迎来到真实的中国,不是短视频里的那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