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杭州一校长退休,拒绝百万年薪,前往山区支教,谁知,半年后,学生就消失了60多个,校长慌忙向教育局询问,电话那头传来的回应,让他心头一紧:“这种情况,已经很不错了。”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2016年,杭州学军中学的校长陈立群到了退休年龄。 这位在教育界摸爬滚打四十多年的老校长,原本可以回家享清福,也有民办学校开出上百万元的年薪请他继续工作。 但他却做了一个让周围人都想不到的决定,去贵州台江县民族中学支教。 台江县是个全国有名的贫困县,那里的学校条件艰苦,教学质量也差,每年高考能上本科线的学生寥寥无几。 陈立群刚到学校第一天,就被眼前的景象惊住了。 学生上课没精神,晚自习乱哄哄,老师上课连教案都不准备,作业批改得马马虎虎。 学校只有一个食堂,学生们排队打饭要花很长时间,经常耽误下一节课。 更让他揪心的是,学校的本科上线率只有百分之十,三年才有一个学生能考上一本。 面对这样的局面,陈立群没有打退堂鼓,反而下定决心要改变现状。 他先从改善学校的基础设施入手。 多方筹集资金,给学校新建了三个食堂,更换了破旧不堪的课桌椅,重新整理了学生宿舍的管理制度,让学生们的校园生活有了基本的秩序。 但陈立群知道,光有硬件改善还不够,关键是要改变老师和学生的精神面貌。 他发现有些老师上课敷衍了事,讲课内容出错也毫不在意。 陈立群当即责令两名严重违反教学纪律的老师停课反省。 随后他在全校推行教师评课制度,每年选派老师去杭州培训,回来后再把学到的经验传授给其他老师。 他还自掏腰包,拿出自己二十万元的教学奖金设立奖励基金,每年评选九名优秀教师,每人奖励五千元。 这一举措大大激发了教师们的积极性。 对学生,陈立群也别出心裁。 他在校园里开辟了一块“梦想园”,让每个学生把自己的高考目标写在纸上,装进瓶子里埋在地下。 他对学生们说:“这不是儿戏,这是你们的未来。” 他要让每个孩子都明白,目标不是空话,要靠实际行动去实现。 经过一系列改革,学校的面貌开始改变。 课堂纪律好转,学生学习态度也变得认真。 就在陈立群觉得事情有起色时,一个意外情况发生了。 那年春节过后,有六十多个学生没有返校。 陈立群急忙去找当地教育部门询问,没想到对方很平静地说:“今年才六十多个,往年都要有一百多个学生辍学,这已经算不错的了。” 这句话让陈立群心里很不是滋味。 他决定亲自去找这些孩子,每天翻山越岭,跑遍各个村寨,拿着名单挨家挨户敲门。 有的家长说儿子外出打工赚钱了;有女儿的人家,说孩子订婚或者结婚去了。 陈立群不厌其烦地给家长做工作,讲读书的重要性。 为了取得村民的信任,他每次家访都穿着西装打着领带,言行举止格外注意。 有一次,他看到一个学生家里的墙上贴满了奖状,可孩子却因为家贫准备辍学打工,心里特别难受。 他感慨道,没有哪个孩子天生就该被放弃,他们只是缺少机会。 经过他一次次上门劝说,渐渐地,一些孩子重新回到了课堂。 在陈立群的努力下,台江县民族中学的高考成绩一年比一年好。 2017年高考,学校二本上线人数达到两三百人,比往年大幅提高。 到了第四年,本科上线率已经从原来的10%提高到了79%。 越来越多的山里孩子通过高考走出了大山,改变了命运。 陈立群原本只计划支教一年,但因为工作需要,他一干就是四年。 这四年里,他帮助两千多名农村孩子考上了大学。 每当有学生考上大学,他都会亲自把录取通知书送到家里,和家长一起分享喜悦。 看着孩子们一个个实现梦想,陈立群觉得自己的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 这位老校长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教育确实能改变人的命运。 他常说,不放弃每一个孩子,多给他们一些关爱,这个世界就会变得更美好。 在台江县的四年,他不仅改变了很多学生的命运,也让当地老百姓对教育有了新的认识。 以前台江县以贫困出名,现在说起台江,人们会想到这是个能出大学生的地方。 主要信源:(中国青年网——名校长做“傻决定”:卸任后拒绝两百万年薪去支教,分文不取)

江梅映月
致敬英雄
用户10xxx37
这种人材给什么荣誉都不为过!为什么没有大力宣传,褒奖呢?
腾讯王卡 回复 11-08 04:03
因为没有利益驱动呗,只能靠咱老百姓的口碑传扬。
天空之城
全国就录取这么多人,你多考点,别人就少点,卷王
零下拾叁度 回复 11-08 01:33
城市里子女考不上无所谓,有很多出路,大山里的考不上就真的一辈子出不了大山了。但就算大山里的孩子考上大学,凑学费生活费,毕业后找工作也不容易。
镜大海 回复 11-08 04:47
真佩服你的脑回路,有没有想过有部分普通大学现状是招不到足够的学生?
令胡冲
考上大学毕业后还不是去送外卖
用户58xxx90
做了善事 主认可
用户10xxx70 回复 11-07 23:25
我比较满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