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于凤至身体发生溃烂,抛下丈夫张学良赴美治病,她憔悴走下飞机,正茫茫然

旅途知心啊 2025-11-07 18:58:11

1940年,于凤至身体发生溃烂,抛下丈夫张学良赴美治病,她憔悴走下飞机,正茫茫然,谁知,一个老外冲过来一把抱住她,还行了一个亲吻礼,说:“你终于到了!”   三年前南京危急时,于凤至带着精神失常的长子逃难,就查出了乳腺肿块。可那时张学良被软禁在雪窦山,她既要照顾会自伤的儿子,又要给丈夫送寒衣。   诊断报告被她塞进箱底,她觉得自己没时间生病,更不能倒下。真正压垮她的是接连的丧子之痛。1938年次子在伦敦空袭中去世,1939年三子又病逝。   她穿着得体的旗袍操办葬礼,在众人面前维持着张家主母的体面。只有清晨咳出血丝时,才敢承认自己也快撑不住了。   1940年探监时,于凤至解开旗袍,把溃烂的伤口展现在张学良面前。张学良别过脸不忍看,沉默着握紧她的手,让她带女儿赴美治病。   临行前她托人请赵一荻北上照料,那时她只想着替丈夫找个照应。谁也没料到,这个决定会让赵一荻在24年后成为张家新夫人。   美国的治疗比想象中更煎熬,三次手术切除乳腺组织,每次都伴随着感染。有次八小时手术,医生不得不把纱布塞进她嘴里,怕她疼得咬断舌头。   高烧昏迷时,她嘴里还念叨着“汉卿该添衣了”,连做梦都在惦记丈夫。所有人都觉得她挺不过去,可她硬是熬过了那个冬天。   1945年日本投降的消息传来时,于凤至已经能独自上街了。化疗让头发掉得稀疏,她戴着貂皮帽走进华尔街,兜里只有变卖首饰凑的5000美元。   当时市场崩溃人人抛售股票,她却反其道买了家濒临破产的电气公司股票。几个月后股票暴涨四倍,这笔钱成了她在美国的第一桶金。   此后她一头扎进地产行业,专挑长岛、比弗利山的郊区荒地和法拍屋。暴风雪天别人躲在家里,她踩着积雪去看地,摔过跤也掉过冰冻的灌溉渠。   每次拿到房契,她都用张学良的化名登记,从没为自己考虑过。那些年她不交际不娱乐,把所有精力都放在赚钱上,心里只装着一个念头。等攒够钱,说不定就能把丈夫救出来了。   1964年,一封离婚协议随着《纽约时报》送到她手上。“张于凤至”四个字,她盯着看了整整一夜,天亮时才颤抖着签下字。   她不知道这是为了给赵一荻争取合法身份,更不知道蒋介石早已批下“永不释放”。   即便签了离婚协议,她还是在洛杉矶买了两块相邻的墓地。一块刻着“张于凤至”,另一块空着,面朝太平洋的方向。女儿知道,母亲一直在等那个归人,哪怕隔着千山万水。   1990年春天,93岁的于凤至躺在病榻上,收音机里传来张学良即将获释的新闻。她静静地听着,唇角微微动着,像在哼着奉天老家的《月牙五更》。   等了50年,她终于可以放下了,不用再隔着大洋牵挂那个男人。后来张学良到美国时,特意去看了那两块墓地,站在空墓碑前久久不语。   有人说于凤至这辈子太亏,为张学良付出一生却没能相守。可也有人说,她活成了自己的女王,靠自己在美国站稳脚跟,守住了对爱情的忠诚。   你觉得于凤至的坚守值得吗?如果是你,会做出和她一样的选择吗? 信息来源:张学良口述历史(哥伦比亚大学珍本与手稿图书馆藏)

0 阅读:298

猜你喜欢

旅途知心啊

旅途知心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