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一条“外卖小哥暴雨中守护无盖窨井”的视频冲上热搜。画面里,浑身湿透的外卖员站在积水中,用身体当警示牌,提醒过往车辆避开危险。评论区瞬间炸锅:“这才是真正的骑士精神!”“平台该给这样的员工加薪!”可当记者辗转联系上这位小哥时,他却说了句让人意外的话:“那天要是没拦住车,我这辈子都抬不起头。” 这句话像根刺,扎进了每个看客的心里。我们见过太多“好人没好报”的新闻:扶老人被讹的医生、救孩子受伤的快递员、抓小偷反被索赔的店主……当善意成为高风险行为,谁还敢在危急时刻伸出援手? 但更值得深思的是,当我们在键盘上为小哥点赞时,有多少人真正关注过那些隐藏在热搜背后的制度漏洞?据统计,2022年全国因见义勇为导致的民事纠纷超过3000起,其中62%的受害者因担心“说不清”而放弃维权。这组数据背后,是一个令人心惊的现实:我们的社会正在用“道德绑架”绑架道德。 不过,转机正在出现。最近某地法院首创“见义勇为免责条款”,杭州设立“好人基金”,深圳给救人者颁发“城市英雄”证书……这些制度创新像一束束光,照亮了善意前行的路。正如那位外卖小哥所说:“现在我知道,做好事不用再提心吊胆了。” 当制度为善意兜底,当每个挺身而出的身影都能得到应有的尊重,我们终将迎来一个“好人敢做好事”的时代。毕竟,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从来不是有多少人站在道德制高点上评判,而是有多少人愿意在黑暗中点燃第一盏灯。外卖员救人事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