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算是弄明白,福建舰在11月5日入列的原因了。 这日子是刻在咱们国防史上的“传

萧兹探秘说 2025-11-08 13:34:31

总算是弄明白,福建舰在11月5日入列的原因了。 这日子是刻在咱们国防史上的“传承密码”,往前数65年,1960年11月5日,酒泉戈壁上那声轰鸣,可是彻底改写了中国没有导弹的历史。 1960年的中国正憋着一股子劲儿。那会儿中苏关系刚恶化,苏联专家卷着资料全撤走了,还撂下狠话,说没他们帮忙,咱们的导弹部件就是废铜烂铁。可聂荣臻元帅拍了板,说中国人不比别人笨,就得靠自己搞出“争气弹”。 这枚后来叫“东风一号”的导弹,从零件到推进剂全是硬凑出来的——苏联专家说国产液氧容易炸、酒精纯度不够,总设计师梁守槃带着人反复试,硬是用自家料证明了对方错了;缺发动机试车台资料,任新民团队两个月熬出设计任务书,把难题啃了下来。 9点02分发射升空后,那8分钟比一个世纪还漫长,直到“命中目标”的消息传来,发射场的欢呼差点掀翻戈壁的天。这枚17.68米高、射程590千米的导弹,不光是个武器,更是给全国上下立了个规矩:别人卡脖子,咱就自己凿出路。 从那以后,11月5日就成了个特殊的日子。不是说要年年搞庆祝,而是这种“靠自己”的劲头,顺着国防工业的脉络传了下来。就像福建舰,从开工那天起就被西方盯着,电磁弹射技术被视作“禁区”,核心材料、精密仪器处处受限,跟当年东风一号面临的困境简直如出一辙。 可咱们的团队没含糊,上千家企业拧成一股绳,造船的、搞电子的、做材料的,横跨几十个领域,硬生生把技术壁垒砸开了。福建舰的电磁弹射器能让战机起飞效率提一倍,这种级别的突破,跟1960年能自主造出导弹一样,都是从“0到1”的飞跃。 你细品这时间点的讲究,就知道里头全是门道。1960年的东风一号,是把“长剑”插进地面,让中国在陆地上站稳了脚跟;2025年的福建舰,是把“移动堡垒”送进海洋,让这股底气延伸到深蓝。当年东风一号靠全国30多个省区市协作,如今福建舰的研发更是调动了全国工业体系的力量,这种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本事,从来没变过。 聂荣臻元帅当年说这是“装备史上的转折点”,放在福建舰身上也一样贴切——从陆基导弹到电磁弹射航母,咱们的国防力量从“防得住”变成了“走得远”。 还有那股不服输的脾气。当年苏联撤走专家,反倒逼得咱们吃透了技术;现在西方搞技术封锁,咱们直接在电磁弹射上实现反超。东风一号试射成功后,中国航天攒下了人才和经验,才有了后来的“东风快递”家族;福建舰入列后,咱们的航母技术也能攒下家底,未来的发展更有底气。 这是老一辈给新一代递了接力棒,告诉世人:65年前能靠自己造出导弹,现在照样能靠自己造出顶尖航母。 所以说,11月5日这一天,藏着的是中国国防的成长轨迹。从戈壁上的一声轰鸣,到海洋上的巨舰入列,变的是装备的模样,不变的是“不被卡脖子”的骨气。当年的东风一号结束了“没有导弹”的历史,如今的福建舰开启了“深蓝防卫”的新篇,这跨越65年的呼应,比任何仪式都更有力量。

0 阅读:1526

猜你喜欢

萧兹探秘说

萧兹探秘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