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国防部宣布了 当地时间11月7日,朝鲜国防相努光铁公开发表谈话,严厉谴责美韩

景铄看科技 2025-11-08 14:20:05

朝鲜国防部宣布了 当地时间11月7日,朝鲜国防相努光铁公开发表谈话,严厉谴责美韩近期搞的联合空中军演,称这一行为严重威胁朝鲜半岛的和平稳定,朝方会坚守“用强大力量保障安全、维护和平”的原则,对对手的挑衅威胁采取更具进攻性的应对措施,消息一出让地区局势备受关注。 细究这场被朝鲜高调谴责的美韩空中军演,其实并非首次举行,也并非规模空前。但在朝鲜看来,无论是出动的战机种类,还是演习的模拟场景,都释放出对朝鲜的“实战威慑”意味。   尤其是美军此次出动了核动力航母编队、隐形战机等战略资源,演习区域紧贴朝鲜半岛西部,敏感神经自然被狠狠触动。对于朝鲜而言,这样的军演不只是“常规训练”,而是“战争预演”的隐喻。   努光铁的讲话中,提到一个关键词:“进攻性的应对措施”。这与朝鲜过去惯常强调的“自卫性回应”说法有所不同,语义上的微妙转变,透露出一种心态的变化。   从“防御姿态”转向“主动出击”的策略转型,或许意味着接下来朝鲜在军事行动上将更加强硬,甚至可能不再“静观其变”,而是主动制造议题、抢占话语权。   近年来,朝鲜在对外政策中逐步呈现出一种更为“自信”的姿态。这种自信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建立在其武器系统不断升级、国际博弈经验积累的基础上。   尤其是在洲际导弹、潜射导弹等领域实现一系列技术突破后,朝鲜逐步形成了对抗外部压力的底气。此次对美韩军演的反应,某种程度上也是其“信心外溢”的表现。   不过,这种信心并不等于朝鲜愿意主动挑起冲突。努光铁虽然表态“强硬”,但讲话中反复强调“维护和平”“保障安全”的原则,这并非矛盾,而是一种典型的战略表达:我们不主动惹事,但也绝不退缩。   朝鲜历来的对外表态,都遵循着一套自己的逻辑系统,即“威慑在先、回应在后”,用强烈的语言构建谈判筹码,同时保留应对空间。   从区域安全的角度来看,朝鲜半岛局势的升温,其实也映射出东北亚地缘格局的重新洗牌。   在美国“印太战略”推进下,韩日之间的军事合作正在恢复,美日韩三边机制逐步成型,而朝鲜则试图通过自身的“强军政策”打破这种围堵态势。   努光铁的讲话,不仅是对具体军演的回应,更是对整个区域战略趋势的反击。   有意思的是,韩国方面对此反应相对克制,并未立即做出激烈回应,而是强调军演属于“例行性质”。   这在某种程度上也说明,韩方并不希望局势失控,仍试图在强硬与稳定之间寻找平衡点。   但问题在于,美韩这种“明知会刺激朝鲜却偏要做”的军演安排,本身就难以避免引发连锁反应。朝鲜的反应虽然激烈,但也在预料之中。   站在更高的角度来看,朝鲜的这番表态,其实也在试图重新定义“安全”的内涵。在朝方的逻辑中,外部的军事演习本身就是一种“攻击”,哪怕没有实质性打击,也足以构成“安全威胁”。   因此,朝鲜提出的“更具进攻性的应对”,本质上是对外部安全压力的对等反制。这种反制逻辑在朝鲜的战略体系中,往往是非对称的,也就是说,不一定以同样方式回应,但一定要让对手感到“代价”。   当然,朝鲜的强硬表态,也不能忽视其内部政治因素的影响。每一次对外发声,往往也有对内凝聚的意图。   当前朝鲜正处于经济恢复的关键阶段,外部压力的加大,恰恰有助于强化国内“团结抗压”的氛围。努光铁的讲话,不只是外交辞令,更是政治信号,既给国际社会看,也给国内民众听。   在这一逻辑下,朝鲜的“强硬”并不意味不可对话。事实上,朝鲜历来并不排斥与外部沟通,只是沟通的前提是“平等与尊重”。   过去几年中断的朝美对话、朝韩联络机制,至今未见恢复,这种“外交真空”反而让军事张力不断膨胀。朝鲜的意思其实很明确:如果不给出合理的安全保障,那就只能靠实力说话。   所以,努光铁的这番讲话,不只是一次情绪宣泄,更是一份战略宣言。它不仅反映了朝鲜当前对外安全形势的判断,也透露出其未来政策走向的方向感。   这种方向感,并非简单的“对抗”或“和平”二元选择,而是更复杂的“斗而不破、守中有攻”。   在东北亚这片充满变数的土地上,每一份声明、每一次军演、每一场对话,都不会是孤立事件,它们构成的是一个相互交织、此起彼伏的战略棋局。   朝鲜的声音,是这个棋局中不可忽视的一枚棋子,而这枚棋子将如何走动,正牵动着整个局势的走向。   从努光铁的声明中读出的,不是简单的强硬,而是一个国家在复杂国际压力下试图寻找生存空间与战略主动的努力。而这一切,远比表面的“谴责”与“回应”来得更深、更真实。 素材来源:朝鲜国防相谴责美韩举行联合军演 2025-11-08 07:20·界面快讯

0 阅读:8
景铄看科技

景铄看科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