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士无双!福建舰入列仪式的镜头扫过观礼人群时,细心的网友一眼锁定了那个身影——马伟明院士。鬓角染霜却目光如炬,这位为中国电磁弹射技术劈开荆棘的科学家,往那里一站,就是新时代最硬核的国之脊梁。 谁能想到,如今让世界惊叹的“电弹奇迹”,最初竟是从一个大胆的灵光一闪开始。当年协助考察磁悬浮列车时,马伟明突然发问:“电磁力能推列车,为何不能推战机上舰?”彼时中国连蒸汽弹射都尚未吃透,电磁弹射更是被西方断言“常规动力航母绝无可能实现”的天堑。面对“英美都没走的路,中国行不通”的质疑,他偏要“另起炉灶”,甚至从其他项目中省出2000万,硬生生砸出了1:10原理样机。 这份执拗背后,是为国铸器的孤勇。当外国老板开出每小时30美元的高薪,许诺别墅洋房时,他断然回绝:“中国给予我的,你们永远给不了”;当车祸后脖子套着钢筋颈套,医生警告再折腾可能瘫痪,他仍坐着轮椅冲进实验室,盯着屏幕喊“再调0.5个参数”;当团队成员数据差0.1还敷衍,他当场摔碎报告:“我们造的是舰船心脏,差0.1就是船毁人亡!” 正是这份较真,让中国实现了代际跨越。相比蒸汽弹射这个“能源黑洞”,马伟明团队研发的电磁弹射能量效率超60%,90秒就能弹射一架战机,单日极限出动量达270架次;它能精准适配2到70吨的各类舰载机,从歼-35隐身战机到空警-600预警机,都能满油满弹起飞,让福建舰一跃成为全球首艘能搭载完整作战体系的常规动力电磁弹射航母。更硬核的是,我们的中压直流技术比美国福特级的中压交流系统领先多年,故障率更低、可靠性更强,真正实现了“弯道超车”。 真正的国士,从不是追着世界跑,而是领着时代走。马伟明不仅给航母装上了“中国心”,更带出了一支平均年龄35岁的科研尖刀,让强军报国的薪火代代相传。他们用实验室的灯光,照亮了中国海军走向深蓝的航道;用不服输的韧劲,诠释了“落后不是中国人的专利”。 这样的国士,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与致敬。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