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了没有: 近几日,英、法、德、荷兰等欧洲国家对中国发声时,意大利女总理梅洛尼却突然 “安静” 下来,似乎变得 “低调” 了! 这反差来得着实有点意思,要知道几个月前她可不是这副模样。先是铁了心退出 “一带一路”,把美国施压当指令,在 G20 峰会上公开表态跟中国的合作没实质好处。 转头又在 8 月亲自盯着搞 “黄金权力行动”,翻出几十年前的老法案,把能源、交通那些关键领域的近 700 家中资企业都圈进审查名单,那架势像是要跟中国彻底划清界限。 欧盟投票给中国电动车加税的时候,她也跟着投了赞成票,生怕落了美欧的后腿。可现在欧洲其他国家还在那儿扯着嗓子喊话,她反倒把嘴闭上了,连句附和的话都没有,这前后转变简直像换了个人。 说到底,还是之前的 “硬气” 压根没换来好处,反倒把自己架在了尴尬位置。她当初折腾这一出,算盘打得噼啪响:一边想靠反华讨好美国,证明自己是靠谱盟友,7 月份访美特意跟拜登聊 “中国经济扩张” 的话题,就差把 “表忠心” 写在脸上;另一边想在欧盟刷存在感,借着打压中资彰显自己的 “保护主义” 立场。 可没想到两边全是热脸贴了冷屁股。美国压根没给实质好处,自己国债都堆成山了,哪有余力管意大利的死活;欧盟里德法那些大国也没把她当回事,她整天喊着反对欧洲一体化,早就被核心圈子边缘化,人家该跟中国做的生意照样做,根本不带她玩。 更要命的是,折腾来折腾去,最先扛不住的是意大利自己的经济。本来就是 G7 里经济最拖后腿的,她上任这么久,经济增速才 0.1%,公共债务占 GDP 的比例常年在 150% 以上,早就经不起折腾。 退出 “一带一路” 没俩月,之前跟中国合作的港口扩建、光伏电站项目全停了,中资撤资后,外来投资直接跌了三成多。 她搞的中资审查更像自断手脚,那些靠着中资供应链活下来的中小企业成片亏损,连倍耐力这种本土大企业都受影响 —— 中化手里的股份虽说没被强夺,但合作订单砍了不少,要知道倍耐力的天然橡胶还得靠中国企业供应,这波操作纯属给自己找不痛快。 等她反应过来想回头,才发现中国市场早不是说丢就能丢的。意大利的奢侈品、葡萄酒一半以上要靠中国消费者撑着,之前审查中资那阵,海关只是把检验流程严格了点,物流成本就涨了不少,米兰那些奢侈品品牌急得天天找政府诉苦。 更现实的是,欧盟加税看似针对中国电动车,实则坑了意大利的配套企业 —— 中国车企在欧洲的工厂不少零件都从意大利采购,税率一涨,订单跟着减,本土供应商第一个就怨声载道。 这时候再高调反华,纯属跟自己的政治前途过不去。十月王毅去罗马开会,她态度立马软下来,把中国称作管理全球局势的 “重要对话者”,聊的全是经济合作,又是临港产业园,又是卫星发射,七十多家意大利企业早就等着进博会抢订单。 国内企业界更是天天给她施压,毕竟谁都不想跟钱过不去,之前跟着反华没捞着好处,现在再硬扛,下次选举怕是没人给她投票。 其实她现在低调,根本不是转性了,是实在没资本再高调。想靠反华抱美欧大腿,结果被当成棋子;想靠保护主义救经济,反倒把家底折腾得更薄;想跟中国掰手腕,又发现自己的饭碗攥在别人手里。 折腾一圈才算想明白,意大利这经济状况,根本禁不起地缘政治的折腾,与其跟着别人喊口号,不如踏踏实实保住中国市场的份额。 现在欧洲那些国家还在那儿硬撑着发声,梅洛尼不吭声,说白了就是看清了形势。再跟着起哄,损失的是意大利自己的利益,与其最后落个里外不是人,不如悄悄收声,先把经济的窟窿填上再说。 这低调背后哪儿是什么 “转变立场”,全是撞了南墙后的清醒,也是没辙了的无奈 —— 毕竟政治再热闹,也得先让国内的经济喘口气。 参考文章:吴学兰 08.14退出一带一路,6次踢开中国,意大利给美递投名状,中方被摆一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