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用唱衰中国的方式报道中国CPl上涨 日媒11月9日报道,“中国10月CPI时隔4个月回升。中国10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上涨0.2%,实现4个月来首次正增长。”然日媒又说,“由于消费降级背景下汽车等商品价格持续走低,通缩隐忧仍未消除。”“牛肉等商品价格上涨是主因,但受消费紧缩趋势影响,汽车等品类价格仍呈下降趋势。” “同期公布的10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2.1%,连续16个月处于负值区间。” “在房地产低迷长期化导致内需持续疲软的背景下,中国2016年的经济政策是强调着力扩大内需。能否出台有效提振物价的政策将成为关注焦点。” 中国CPl数据由负转正,结合其他经济指标,释放出国内需求正在改善的积极信号。 10月份的CPI数据,尤其是与近期低位运行的物价对比,显示出国内经济,特别是消费领域,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CPI同比由降转涨,以及核心CPI持续回升,是本月数据最积极的信号。这直接反映了国内消费需求,特别是在服务消费和部分商品消费方面,正在稳步恢复。这与扩内需政策的持续显效密不可分。 国庆、中秋叠加的长假对消费的拉动作用非常突出。出行链相关的服务价格大幅上涨,是推动CPI环比上涨的主要动力,说明居民的消费意愿和潜力正在释放。 当前的价格回升并非“普涨”,而是呈现明显的结构性特点。一方面,服务和部分工业消费品价格稳步上行;另一方面,食品和能源价格仍处于低位,尤其是猪肉价格,仍是主要的拖累项。这也说明,国内需求的修复基础仍需巩固。 服务价格的回升,尤其是旅游、住宿等成本的增加,可能会让你感觉到出行花费变多了。不过,食品和能源价格的相对低位,又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日常生活的开支压力。 CPI的温和回升有助于提振市场对经济前景的信心。同时,与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相关的行业,如有色金属、集成电路、电子材料等,其产品价格已呈现上涨势头,值得关注。 这一回暖趋势有望延续。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和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连平均认为,后续CPI有望继续温和回升,国内需求的修复态势将会延续。 当然,经济复苏的道路并非一蹴而就。有专家指出,当前PPI同比仍在下降,意味着工业生产领域的产能和生产要素利用不充分的情况尚待缓解。因此,未来在有效扩大内需方面可能还需要进一步发力。
日媒用唱衰中国的方式报道中国CPl上涨 日媒11月9日报道,“中国1
国际关系教授聊观点
2025-11-09 20:14:54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