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5大驱我们都造十几艘了,航母却只有3艘,为什么我们不复制粘贴批量生产航母呢?

茂盛楼兰 2025-11-09 22:35:13

055大驱我们都造十几艘了,航母却只有3艘,为什么我们不复制粘贴批量生产航母呢?说白了,不是我们不想造,而是那3艘航母全是“临时工”,不值得批量生产。福建舰虽然很牛,三条电磁弹射轨道加万吨级平甲板,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艘正统航母,但它依然只是技术平台。为啥?因为它不是终极目标,我们的终极目标是核动力超级航母。 055大驱能下饺子般建造,因它是“成熟商品化产品”,你可以理解为我们完全吃透了这方面技术,单舰建造周期能从首舰的30个月压缩到18个月,江南和大连造船厂甚至能同步开工4艘,模块化建造技术让效率直接提升40%,首批8艘全部服役形成战力,第二批改进型还在加塞建造,这就是技术熟透的底气。 更关键的是性价比,一艘055造价约10亿美元,只够买美欧一艘护卫舰,却扛着112单元垂发和双波段雷达,这种“划算买卖”自然要多造。 但航母这玩意儿跟驱逐舰压根不是一个赛道,福建舰仅电磁弹射系统就测试小半年,虽然最后一口气完成歼-15T、歼-35和空警-600三型舰载机的弹射起降,和美国都没搞定F-35C的电磁弹射测试,但不能光盯着“牛”处看,这测试本身就说明问题——要是打算批量生产,犯不着花这么久磨一套系统,直接照搬成熟设计不更快? 说白了,福建舰就是块“试验田”,专门用来验证电磁弹射、直通甲板这些核心技术好不好使,能不能适配不同机型,跟量产型号还差着一步。 再看那三艘航母,没一个是定型款,辽宁舰是改装的启蒙老师,主要让海军摸透航母怎么用;山东舰算是国产练手作,验证了自主建造滑跃甲板航母的能力;到福建舰才算摸到正统航母的门,但依旧是技术平台属性。 咱们中国航母走的是“逐步完善、快速迭代”的路子,每一艘都在搞突破,不是同一型号的复制粘贴,这种情况下强行批量生产,纯属给自己找不痛快,对比美国伯克III型驱逐舰,因为雷达难产、船厂低效,开工七年才勉强服役几艘,咱们可不会犯这种“造半截改设计”的糊涂账。 再说了,航母这东西烧钱又费时间,美国造一艘核动力航母要8年,咱们就算效率高,也得有技术积累打底,福建舰的电磁弹射虽然成了,但配套的舰载机体系还在磨合,空警-600刚上舰测试,歼-35还没完全形成战力,这会儿就批量造,造出来也是“缺胳膊少腿”的半成品。 反观055,346B雷达成熟稳定,鹰击-21高超音速导弹能直接上舰,所有子系统都经过实战化验证,造出来就能拉去编队干活,自然能放心下饺子。 其实这种“不盲目跟风量产”的思路才是真精明,美国当年从常规动力航母过渡到核动力,也折腾了好几型试验舰,咱们没必要走别人的弯路,现在三艘航母正好能练手,辽宁舰负责带队伍,山东舰负责搞部署,福建舰负责验技术,等核动力、新型舰载机、综合电力系统这些关键技术全凑齐了,到时候造的就是能跟美军掰手腕的超级航母。 说到底,海军的发展从来不是“比数量”的傻游戏,055批量造是因为能用且好用,航母慢着造是因为要造就造最好的,与其现在造一堆常规动力的过渡舰,不如等核动力技术成熟后,直接下一批全状态饺子,毕竟咱们的目标是远洋深蓝,要的是能定海神针的终极杀器,而不是凑数的过渡,这种稳扎稳打的节奏,才是真的高招。

0 阅读:93

猜你喜欢

茂盛楼兰

茂盛楼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