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时,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副政委史骥在广州出差,偶尔遇见了广东省旅游局党组书记

陈砚之 2025-11-09 23:12:28

八十年代时,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副政委史骥在广州出差,偶尔遇见了广东省旅游局党组书记的陈立,,史一见大为惊异,不禁珠泪双流地问:“你还在世呀!不是已经死了吗?!”这一问也把陈立弄个莫名其妙, 史骥这人,1922年出生在山西襄汾,家里条件一般,早年就投身革命。1937年10月,他参加革命工作,加入八路军三五九旅奋斗剧社,当了个队员。没多久,他就升为第719团宣传剧社主任,负责组织文艺活动鼓舞士气。1939年,他当上宣传队长,参与部队的思想教育和宣传任务,还兼任组织股长,处理内部事务。抗日战争打得激烈,他跟着部队南征北战,积累了不少经验。1949年后,他随军进入新疆,投身玛纳斯河流域开发。1954年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成立,他担任农七师政委,带领士兵开荒垦地,修建水利渠道,推动农业生产。奎屯地区那时候荒凉得很,他组织大家改善灌溉条件,种棉花养牲畜,慢慢把地方搞起来。后来,他升为兵团党委常委、副政委,一直干到退休。1997年1月,他在北京去世,享年75岁。史骥一生低调务实,贡献主要在新边疆建设上。 陈立比史骥小几岁,1939年以十七八岁学生身份参军,加入八路军一二〇师津南自卫军宣传队,当政治指导员。他这人多才多艺,能歌善舞,还会写会画,经常组织抗日宣传活动,拉近部队和群众关系。行军打仗时,他表现积极,参与不少战斗任务。抗日战争结束后,他转到南方工作,逐步升职。八十年代,他担任广东省旅游局党组书记,负责旅游资源开发和宣传,推动广州旅游业发展。陈立从学生兵起步,一步步走到领导岗位,经历跨越抗日到改革开放时期。他的抗日经历主要在津南自卫军,那段日子让他积累了组织能力和群众基础,后来在旅游局工作中也用得上。 张仲瀚1915年出生在河北献县崔尔庄,早年读北平平民高中,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先在博野县当警察局长,组织抗日武装博野民军,任司令。1937年,他响应冀中军区号召,把部队发展为河北民军,公开抗日。1939年,津南抗日自卫军编入八路军一二〇师三五九旅第七一九团,他当上团长,对外仍用津南自卫军番号,自任司令员。1949年后,他任第九军政委、第二十二兵团政治部主任,进入新疆,任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司令员、农一师师长、新疆军区副司令员等职,从事边疆建设和生产工作。张仲瀚一生没授军衔,没娶妻生子,1980年在北京去世,享年65岁。他的贡献从抗日武装起步,到新疆军垦奠基,影响深远。 1939年,津南自卫军内部出了件事。政治部门受左倾思想影响,没搞清楚就根据同志反映,把宣传队指导员陈立划为托派分子,准备严肃处理。张仲瀚作为司令员,对这个决定有异议,认为没足够证据不能轻易定案,尤其事关人命。他当时虽是司令员,但失去党组织联系,处于党外人士地位,无法直接顶住压力。为了保住同志,他承担风险,当晚把陈立叫来,安排去抗大学习的任务。陈立不知内情,还说宣传队忙,要求派别人去。张仲瀚严肃强调这是命令,必须天不亮就走,还给两元大洋路费和亲笔介绍信。就这样,陈立脱离险境,继续革命工作。这事后来成了陈立一生转折点。 八十年代,史骥到广州出差,偶然碰上陈立。史骥当时是新疆兵团副政委,陈立是广东省旅游局党组书记。史骥见到陈立,表现出极大惊讶,以为他早没了。原来,史骥1939年和陈立在津南自卫军共事,他是宣传队长,陈立是指导员。那次陈立被划托派后,史骥以为他已被处理,就没再打听。多年后重逢,史骥把当年情况讲了一遍,陈立才明白张仲瀚是救命恩人。两人回忆起抗日岁月,感慨万千。这次相遇,让陈立对张仲瀚充满感激。 张仲瀚逝世于1980年,遗体安葬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许多老战友送别。他的事迹被兵团人传颂,作为军垦先锋。史骥1997年去世,追悼会上肯定了他的革命贡献。陈立退休后,继续关注老战友动态。

0 阅读:60

猜你喜欢

陈砚之

陈砚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