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乌克兰总统宣布了 11月9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签署了新一轮对俄制

追风小小四 2025-11-10 11:48:02

就在刚刚 乌克兰总统宣布了 11月9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签署了新一轮对俄制裁决定,将多名“参与掠夺被占乌克兰地区的俄罗斯政府成员”和俄罗斯军事情报部门人员列入黑名单,俄罗斯总统特别代表基里尔·德米特里耶夫也赫然在列,乌方还呼吁国际社会共同扩大对俄施压 。 这波制裁看着是乌方在“亮剑”,实则更像一场两难处境下的表态,核心论点很明确:单纯加码制裁解决不了俄乌冲突的根本问题,反而可能陷入“制裁-反制裁”的恶性循环,让和平谈判的空间越来越小。 先说说乌方列出的“掠夺被占地区”这个制裁理由,确实戳中了冲突中的敏感点。被占地区的能源、粮食等资源争议,一直是俄乌矛盾的重要组成部分,把相关人员列入黑名单,既是对俄方行为的抗议,也是给国内民众一个交代。但仔细想想,这种针对性的个人制裁,实际约束力到底有多大?被制裁者在乌克兰境内的资产本就有限,跨境执行制裁又需要国际社会配合,真正能起到的实质作用恐怕远不如舆论声量大。 更值得留意的是,这轮制裁来得正是俄乌互相加码制裁的节骨眼上。就在不久前,俄罗斯刚宣布对乌克兰总理、财长等十名核心政要实施制裁,冻结他们在俄境内的所有资产,还禁止关联企业商品进入俄市场,直接瞄准乌克兰经济命脉 。现在乌方跟进制裁,相当于把“以牙还牙”的对抗又推高了一层,双方你来我往,最先受影响的还是普通民众,经济民生本就因战争濒临崩溃,制裁升级只会让重建之路变得更艰难。 乌方呼吁国际社会共同施压,这话听着熟悉,但现实情况已经和冲突初期大不一样了。欧盟虽然刚通过第19轮对俄制裁,还首次把矛头对准俄天然气行业,但内部早就不是铁板一块 。德国、匈牙利这些国家,一直担心制裁反噬自身能源供应和经济发展,态度越来越谨慎。美国这边的反应也透着微妙,之前对俄制裁时还喊得响亮,现在却显得温和克制,没再像以前那样主动牵头加码 。所谓的“共同施压”,如今更像是乌方的一厢情愿,国际社会的支持力度正在悄悄分化。 再看看制裁清单里的关键人物,俄罗斯总统特别代表基里尔·德米特里耶夫,这类外交和情报相关人员被制裁,其实更多是政治层面的象征意义。他们的工作核心是外交沟通或战略部署,个人资产的冻结很难影响到俄罗斯的整体决策。反而这种针对性制裁,会进一步激化双方的对立情绪,原本可能存在的间接沟通渠道,说不定都会因此被切断。 冲突打了这么久,大家其实都看得明白,制裁从来不是解决问题的钥匙。美欧之前已经对俄实施了多轮制裁,从油气行业到个人资产,覆盖面不算不广,但俄罗斯依然能维持基本的战略稳定,反而欧洲不少国家陷入了能源危机和通胀压力 。乌克兰这边,虽然靠着国际援助撑着局面,但持续的制裁对抗,让本国经济彻底失去了自主运转的能力,粮食出口受阻、工业设施损毁,民众的生活难以为继。 真正能结束冲突的,从来不是黑名单上的名字多几个,而是坐下来沟通的诚意多几分。国际社会与其跟着加码制裁,不如多推动双方回到谈判桌前,针对被占地区的资源分配、人员安全等实际问题找出解决方案。持续的对抗只会让更多人陷入苦难,这恐怕不是任何一方想要看到的结果。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乌克兰通缉令

0 阅读:0
追风小小四

追风小小四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