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疮外治方——冰黄散脐疮,作为中医外科领域常见的婴幼儿及成人脐部感染性疾病,发

飞翔说健康 2025-11-10 12:29:02

脐疮外治方——冰黄散

脐疮,作为中医外科领域常见的婴幼儿及成人脐部感染性疾病,发病多与脐部护理不当、邪毒侵袭相关。

临床中部分患者因湿热之邪蓄积,脐湿长期不愈。或因脐部摩擦损伤,热毒邪气侵蚀脐周肌肤,形成脐疮。

该病以脐部红肿热痛、糜烂瘙痒为特征,严重时可伴随全身症状,如发热、烦躁不安。

 

《中医外治杂志》2001年第3期记载了冰黄散脐部敷贴治疗脐疮,我们一起了解一下。

一、冰黄散敷贴适用证型为热毒炽盛型脐疮

 

局部症状可见红肿热痛,触之皮肤温度升高,部分患者红肿区域可伴随灼热感,因热毒壅滞肌肤、气血运行不畅引起。

患处疼痛性质多为持续性胀痛或灼痛,触碰或衣物摩擦时疼痛加剧,若局部已形成脓液,疼痛可伴随跳痛感。分泌物可伴随异味,擦拭后易反复渗出。患者多伴随全身症状,可表现为烦躁易怒、心神不宁。

 

二、冰黄散的配伍

 

其中有三味药物,大黄50克,黄连30克,冰片15克,配合在一起具有清热、解毒、止痛、敛疮的功效。

大黄性寒,味苦,是清热泻火、解毒燥湿的要药。方中大黄炒炭存性,既保留了大黄的清热解毒之力,又增强了其收敛止血、逐瘀生新的作用,大黄的苦寒之性可直折脐部热毒,遏制热毒的蔓延。

黄连性寒,味苦,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脐疮的形成多与湿热相关,黄连可清脐部的湿热之邪。

冰片开窍醒神、清热止痛、消肿生肌,性微寒,味辛、苦,芳香走窜,能清热止痛。可缓解脐部疼痛灼热,促进脐部红肿的消退,加速糜烂皮肤的愈合,减少瘢痕形成。

肚脐眼称为神阙穴,是任脉上的重要穴位,是人体经络气血运行的关键枢纽。脐部皮肤较薄,皮下血管丰富,药物敷贴后有效成分可通过皮肤渗透进入体内。

三、冰黄散敷贴的操作方法

大黄、黄连需分别研成细粉,再共同过100目筛,加入碎冰片混匀,冰片易挥发,需在大黄、黄连粉末准备好后再加入,快速混匀后立即储存在密封瓶中,避免有效成分流失,影响疗效。

敷药前需用生理盐水或双氧水彻底清洁脐部,先用无菌棉签蘸取生理盐水擦拭脐部,清除表面的脓液、分泌物。

每次取冰黄散1克左右,均匀撒在脐部红肿、糜烂区域,可使用无菌纱布轻轻覆盖后包扎,避免药物脱落或分泌物污染衣物。

若为成人,且脐部渗液较少,可不用包扎,保持局部透气,利于药物吸收。

每日更换1-2次,若发现纱布被分泌物浸湿,需及时更换。

 

需要注意的是,非热毒炽盛型脐疮患者不可使用。

如湿热初起型仅有脐湿、无红肿疼痛。

脾虚湿蕴型,脐部渗液清稀、无发热、精神差。

阳虚型,脐部不红不热、渗液清冷。

以免寒凉药物损伤阳气,加重病情。

此外,还需要注意敷药后的护理方式,调整饮食,避免辛辣、油腻、温热性食物,多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粥类。

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导致热毒加重。

成人患者还需注意避免饮酒、吸烟,减少对脐部的刺激。

中医治疗注重辨证施治,在使用此方前最好咨询专业中医师,明确自身证型是否适合,避免自行用药导病情延误或不良反应。

0 阅读:25
飞翔说健康

飞翔说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