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肠道“呼吸”?日本首次人体试验证实可行】海外新鲜事
由东京理科大学、名古屋大学医院等机构组成的日本研究团队,近日完成全球首例“肠内通气”人体临床试验。研究结果显示,该技术具有安全性和耐受性,为未来重症呼吸衰竭患者提供新的辅助供氧方式奠定了基础。
据多家外媒报道,这项疗法的原理是将含氧液体通过直肠输送至肠道,使患者在肺功能严重受损、无法自主呼吸时,能够临时通过肠道吸收氧气,缓解缺氧状况,为肺部修复争取时间。
此前,研究团队曾在动物实验中使用一种名为“全氟癸烷”的特殊液体(其中含有高浓度氧气),通过肛门注入患有呼吸衰竭的猪及其他实验动物体内。结果显示,动物的血氧水平显著改善。凭借这一成果,团队于去年获得了“搞笑诺贝尔奖”生理学奖。
最新试验结果于10月20日公布,研究对象为27名年龄在20至45岁之间的健康男性。实验中,参与者分别接受25至1500毫升不含氧气的液体注入肠道,并被要求保留液体约60分钟。结果显示,所有受试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仅有少数人报告轻微腹胀或腹部不适,但症状短暂且无需治疗即可缓解。血液与器官功能检测均保持正常,且实验液体未被人体吸收,而是最终排出体外。
研究人员指出,传统供氧手段可能对肺部造成较大负担,而肠道作为富含血管的器官,具备一定的氧气吸收潜力。虽然该技术仍处于早期研究阶段,但其安全性验证已被视为医学领域的重要突破。
研究团队表示,下一步将测试含氧液体的实际供氧效果,评估其在重症患者身上的临床可行性,并期望未来能发展成救治呼吸衰竭的新型辅助治疗手段。
图:去年荣获搞笑诺贝尔生理学奖的日本团队,近期完成人体肠内通气临床试验。 (美联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