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斯社:拉夫罗夫称”西方正在显微镜下研究在特殊军事行动中使用的俄罗斯武器”  

观今言史啊 2025-11-10 14:32:49

塔斯社:拉夫罗夫称”西方正在显微镜下研究在特殊军事行动中使用的俄罗斯武器”   这话听着像吐槽,实则藏着俄罗斯对自家武器的底气,毕竟战场是最好的试金石,真刀真枪用出来的东西,才值得对手花心思细究。   拉夫罗夫说这话时,是在俄罗斯国防出口公司的周年节目上,这家公司可是俄武器出口的“门面”,他特意提这茬,显然不是随口一说。   他还顺带提了叙利亚的经历,当年俄军去那里打击恐怖组织,武器表现就让不少专家点头,现在到了特殊军事行动,西方的研究直接升级到“显微镜级别”,可见重视程度翻了倍。   西方的研究可不是摆摆样子,真的是往细里抠,乌克兰战场上掉下来的无人机残骸、导弹碎片,只要还能拼凑,很快就会被专人收集起来,打包送到波兰或者德国的秘密实验室。   实验室里的专家会一点点拆解,看外壳用的什么合金,抗不抗高温腐蚀,电子元件是自主研发还是依赖进口,连制导系统的信号频率都得测个明白。   之前有消息说,他们连俄制炮弹的引信延迟时间都算得清清楚楚,就是想找出能针对性干扰的办法。   这么较真,核心目的就两个。一是给自家装备找改进方向,西方一直宣称俄武器技术落后,可真到了战场,发现不少装备比预想中难对付,比如某些防空系统能精准锁定低空目标,无人机集群战术也让防空网头疼。   他们拆解分析,就是想找到这些武器的“软肋”,回头给北约的装备升级打补丁。   二是帮乌克兰支招,把研究出的弱点转化成反制战术,比如告诉乌军哪种情况下能避开俄导弹锁定,怎么干扰无人机通讯。   但拉夫罗夫敢把这事摆出来说,反倒透着股自信,毕竟武器好不好,得在战场上见真章。   西方越是拿着显微镜看,越说明这些装备经住了实战考验,那些之前依赖西方武器的国家慢慢发现,俄制装备不仅操作起来简单,打起来还管用,关键是价格更实在。   有了战场数据背书,俄罗斯国防出口公司的订单反而多了不少,这也是拉夫罗夫在出口公司节目上说这话的深层用意。   其实西方这种“研究”也挺矛盾的,之前总在媒体上贬低俄武器性能,说什么技术老旧、精度不够,可真到了实操层面,又偷偷摸摸搞起了精细化分析。   这背后藏着的,是对俄罗斯军事体系的忌惮,他们研究的不只是单件武器,更是这些武器在俄式作战体系里怎么配合、怎么发挥最大威力。   比如无人机和地面雷达的联动、导弹发射的隐蔽流程,这些体系化的东西,光拆零件根本摸不透。   更有意思的是,这种“显微镜级”的研究反而帮了俄罗斯的忙,每次西方分析出一个所谓的“弱点”,俄军很快就能针对性调整,要么升级软件,要么改变战术。   就像之前无人机被干扰得多了,没多久就换了新的通讯频段,反而比之前更难对付,可以说,西方的研究间接成了俄军的“免费测试员”,帮着打磨武器性能。   拉夫罗夫的话里,还有层没明说的意思:军事对抗从来不是单件武器的比拼,而是整个体系的较量。   西方就算把俄制武器拆成零件,也学不会背后的作战理念和工业基础。   那些操作简单、性价比高的优势,源于俄罗斯对战场需求的精准把握,这可不是靠实验室分析就能复制的。   西方拿着显微镜研究俄武器,看似是技术层面的较劲,实则是地缘博弈的缩影,而拉夫罗夫愿意把这事说出来,既是对西方小动作的点破,也是对自家军事力量的自信展示。   毕竟能被对手如此认真研究,本身就说明自己拥有不可忽视的实力,这比任何广告都管用。   参考资料:观察者网《拉夫罗夫:正在落实普京的核试验指示》

0 阅读:4
观今言史啊

观今言史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