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剑大使“只能毫不犹豫地斩掉那擅自闯入的肮脏头颅。”这一句很可能已然触及日本的痛点,刺激得日本神经,反应强烈,呼吁驱逐薛剑。 日本新首相高市早苗近日表示:“如果发生事态,将使用武力干预。” 还有很多网友评论说:何止斩首首相一人?日本对中国人民曾犯下滔天罪行、罪不可赦;如出战,战必让日本灭国,才解中国人民心头之怒恨! 网友的愤怒真的能理解,毕竟那段屈辱史刻在每个中国人的骨子里。南京大屠杀的哀嚎、731部队的暴行、三光政策的惨烈,每一笔都是日本侵略者欠下的血债,这笔账永远算不清,也永远不能忘。但话说回来,“灭国”这样的狠话,听着解气,实则不太理智,甚至可能偏离了铭记历史的初衷。 爱国从来不是喊极端口号,更不是被情绪裹挟着喊打喊杀。薛剑大使的言论,大概率是在特定外交语境下对日本不当行为的强硬回应,背后是维护国家利益的立场,而非真的倡导暴力。可“斩掉肮脏头颅”这样的表述,确实带着极强的情绪张力,在外交场合难免引发争议,也给了日本右翼借题发挥的空间——他们呼吁驱逐大使,甚至放出“武力干预”的狠话,本质上是想转移国内矛盾,煽动民族主义情绪。 高市早苗的“武力干预”听起来唬人,可稍微了解日本现状就知道,这更像是政治作秀。日本和平宪法对其军事行动有着严格限制,所谓的“武力干预”缺乏法律依据,也没有足够的民意支撑。更何况,如今的中国早已不是百年前任人宰割的弱国,我们有足够的实力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但这份实力从来不是用来主动挑起战争,而是用来守护和平、震慑挑衅者。 铭记历史是为了不让悲剧重演,不是为了延续仇恨。日本侵略者的罪行罄竹难书,我们必须永远铭记,才能警醒后人珍惜当下的和平。但把对历史的愤怒转化为“灭国”的极端诉求,反而会模糊焦点——我们真正该做的,是从历史中汲取力量,把国家建设得更加强大,让任何国家都不敢再轻易挑衅;是警惕日本军国主义抬头,通过合理合法的方式捍卫国家利益,而不是被情绪牵着走,说出不符合大国格局的言论。 外交博弈讲究的是策略和分寸,强硬是必要的态度,但过激的表述反而可能陷入被动。网友的爱国情怀值得肯定,但爱国更需要理性和智慧。我们可以谴责日本的不当行径,可以警惕其军国主义倾向,但不能被极端情绪带偏,做出损害国家形象、违背和平发展理念的表态。 历史的伤痛不能忘,国家的利益要捍卫,但理性永远是爱国的底色。当下的我们,更该专注于自身的发展,用实力说话,用智慧应对各种挑战。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