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汉朝女性地位很高,却没有像唐朝一样出现女皇帝? 先说最根本的,汉朝的思想笼

云景史实记 2025-11-11 01:30:41

为何汉朝女性地位很高,却没有像唐朝一样出现女皇帝? 先说最根本的,汉朝的思想笼子早就悄悄编好了。别看汉初吕后能临朝称制,东汉还有六个太后先后掌权。 可汉武帝之后独尊儒术,董仲舒那套 “阳尊阴卑” 的说法已经开始扎根了,他在《春秋繁露》里明晃晃写着 “丈夫虽贱皆为阳,妇人虽贵皆为阴”,女人天生就比男人矮一截,这可不是空话,是被捧成 “天道” 的规矩。 到了东汉更厉害,班昭写的《女诫》把女人钉死在 “卑弱顺从” 的框里,说 “夫者天也”,女人离了男人就没了根,这种思想在上层社会慢慢渗透,就算太后掌权,也得打着 “辅佐幼主” 的旗号,不敢越雷池一步。 武则天那会儿就不一样了,唐朝受胡风影响深,女人能骑马、能参政,没人把 “女人不能干政” 当铁律,武则天当皇后时就跟高宗并称 “二圣”,朝堂上早习惯了她说话算数,这在汉朝根本想都不敢想。 再看权力的底子,汉朝的女主掌权全靠 “挂靠”,根本站不稳。汉朝太后能说了算,全是因为 “主少母壮”,皇帝年纪小,太后才能以母亲的身份替儿子管家。 吕后是这样,惠帝刚登基才十六岁,她才有机会临朝;东汉的邓太后、梁太后也一样,都是靠着小皇帝才握住权柄。 可这种权力是借的,得靠外戚帮衬,吕后封了一堆吕家亲戚当王侯,梁太后让哥哥梁冀掌权,结果呢? 外戚一做大,朝堂上的军功集团和士族就不干了。吕后一死,陈平、周勃立马发动政变,把吕家满门抄斩,连吕后立的小皇帝都给废了;梁冀后来也被桓帝联手宦官给杀了,抄家的财产相当于全国半年的赋税。 汉朝的女主连自己的外戚都保不住,哪还有本事突破 “皇帝必须是男人” 的底线?武则天就不同了,她从当皇后起就自己攒资本,帮高宗处理朝政二十多年。 培养了李义府、许敬宗这些自己人,后来又用酷吏收拾反对者,连长孙无忌这样的老臣都能扳倒,她的权力是自己一点点挣来的,不是靠儿子 “借” 来的,根本不用看外戚的脸色,更不怕大臣造反。 还有个绕不开的坎儿,汉朝的 “女性地位高” 从来没碰过 “皇位继承” 这条红线。汉朝女性确实有不少特权,公主能养私夫,馆陶公主寡居后宠信董偃,武帝见了都得叫 “主人翁”。 贵族妇女能改嫁,蔡文姬嫁了三次,卓文君寡居后敢跟司马相如私奔,这些在当时都不算新鲜事。 可这些都是私生活,一碰到皇位就没戏了。汉朝的皇位继承讲究 “父死子继”,就算皇帝没儿子,也得从宗室里找男性继承人,比如汉文帝、汉宣帝都是这么来的,女人连边都挨不上。 吕后再横,也只能立刘盈的儿子当傀儡,不敢自己坐龙椅;邓太后再能干,治理国家十几年,等小皇帝长大了也得还政,根本不敢想 “称帝” 这俩字。 武则天就敢破这个例,她先是废了中宗、睿宗两个儿子,然后给自己找了个 “周氏苗裔” 的由头,说武家是周文王的后代,改国号为周,还用 “五行终始” 学说论证唐朝该让位于周,这一套在汉朝根本玩不转。 汉朝人认的是 “刘姓天下”,吕后当年想封吕家为王,大臣周勃直接反驳 “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武则天要是在汉朝,早被唾沫星子淹死了。 更关键的是,汉朝的女主没自己的 “班底”,全是空中楼阁。汉朝太后掌权,靠的不是自己的亲信,而是娘家人,也就是外戚。 可外戚和太后是互相利用,一旦太后老了或者小皇帝长大了,外戚就成了众矢之的。吕后死后吕家被灭,梁冀被桓帝诛杀,都是这个道理。 武则天就聪明多了,她知道外戚靠不住,干脆提拔寒门子弟,开殿试、设武举,把那些被贵族排挤的读书人拉到自己这边,这些人感恩戴德,自然帮她说话。 她还利用佛教,说自己是 “弥勒下生”,让和尚们帮她造舆论,老百姓也慢慢接受了 “女人能当皇帝” 的说法。 汉朝哪有这条件?汉朝的读书人都被儒家思想捆着,刘向写《列女传》表面是夸女人,实际是警告 “女祸乱国”,巴不得把女主干政的路堵死,谁会帮太后造 “称帝” 的舆论? 还有个容易被忽略的点,汉朝的 “贞节观念” 虽然没明清那么死,但已经开始捆人了。汉宣帝就开始 “赐贞妇顺妇帛”,东汉更是直接 “甄表门闾”,把女人守贞节当成家族的荣耀。 这种观念背后,其实是把女人当成男人的附属品,连自己的身体都不完全属于自己,还谈什么当皇帝? 武则天就没这顾虑,她从感业寺回宫,没人拿 “失节” 说事儿;她晚年养男宠,大臣们顶多私下议论,没人敢拿这个攻击她的皇位合法性,这在汉朝根本不可想象。 所以说,汉朝的女性地位高,顶多是 “能上桌吃饭”,但唐朝的武则天是 “能当掌柜的”,根本不是一个量级。 不是汉朝女人没本事,是那个时代根本容不下一个女皇帝,而唐朝的开放风气、武则天的政治手腕,还有突破传统的勇气,凑在一起才出了这么一个独一份的女皇帝。这真不是能力问题,是时代给不给机会的事儿啊!

0 阅读:0
云景史实记

云景史实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