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羡慕的“锦鲤人生”,其实是一场严重的自我消耗,累了,就停下 ——池边看鱼跃,云外有仙缝 前几天路过街心公园,看见个挺有意思的场景。 水池边围着一群大爷,个个伸着脖子往水里瞧。我也凑过去看,原来是池里的锦鲤正扑腾得欢实,金色的、红色的尾巴甩出水花,在阳光下特别好看。大爷们举着手机拍个不停,有个穿白汗衫的大爷最激动,每有鱼跳起来他就喊:“快看!这条大!” 我站着看了十分钟,发现件有趣的事——所有人都盯着鱼跳起来的那一下,却没人在意鱼在水里是怎么游的。其实鱼儿大部分时间都在水下从容地游动,偶尔才跃出水面。可就是这偶尔的一跃,把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走了。 这让我想起去年认识的一个朋友。他在朋友圈里特别光鲜,不是在这个峰会上演讲,就是在那个项目上庆功,照片永远精神抖擞,就像池子里跃得最高的那条鱼。大家都觉得他混得特别好。 直到上个月一起喝茶,他才苦笑着说:“老哥,不瞒你说,天天这么跳,累啊。为了发那张在五星级酒店开会的照片,我头天晚上改PPT改到凌晨三点。现在看到鱼都想哭——它们跳一下就能获得满堂彩,我跳得再高,落地时也没人扶一把。” 他这话让我想了很久。 我们这代人,好像都活成了池边的看客和水里的鱼。一边忙着给别人精彩的瞬间点赞,一边拼命制造自己的高光时刻。朋友圈、短视频、热搜榜……到处都是鱼跃出水的漂亮画面,却没人告诉我们,那些鱼回到水里后,是不是也累得直喘气。 更可怕的是,看得多了,我们都忘了生活本来该是什么样子。就像你整天看别人拍的鱼跃视频,某天自己走到池边,发现鱼居然大部分时间都在水里游,反而觉得不正常了。 其实啊,水下的世界才有趣。你看那些鱼,慢悠悠地游,偶尔吐个泡泡,看到水草就凑过去闻闻。它们不需要时时刻刻都跳起来证明自己活得精彩——这才是生活的常态。 说到这,想起以前老师说过的一句话:“池边的热闹看看就好,真要找自在,得学会抬头。” 他说的抬头,不是让你看更高的鱼能跳多高,是看天。 那天从公园出来,我特意在长椅上坐了会儿。鱼看腻了,就抬头看云。夏天的云好看,一团一团的,慢悠悠地飘。看着看着,我突然发现在两朵厚实的云彩之间,有道细细的缝隙,阳光从那里漏出来,像金色的丝线。 就那一瞬间,心里特别安静。原来不需要鱼跃的激动,光是看着云彩自然变换,看着光找到自己的路,就能让人这么踏实。 后来我明白了,这就是“仙缝”——不是神仙住的地方,是留给自己的那点缝隙。在这个人人都恨不得把自己最光鲜的一面展示出来的时代,能给自己留一道缝,让真实透进来,让疲惫溜出去,这才是最难得的。 现在我也还看鱼,但更爱看云。看鱼的时候知道那是别人想让我看到的精彩,看云的时候才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 其实你我都是这样:既要能在池边为别人的精彩鼓掌,也要记得给自己留一道云外的缝。在那道缝里,你不用跳给别人看,只需要做回那条在水里自在游动的鱼。 毕竟,生活不是马戏团的表演,不需要时时刻刻都跃出水面。安安稳稳地游,偶尔看看云,这样的日子,才过得长久。 上联:池边看鱼跃,诚邀下联爆料 分享今日的感悟
美国学者锐评:中国最“卷”的不是科技,是淘汰4000年的东西我们还在用!别
【51评论】【8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