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岁少年错付900元车费自杀身亡!上海法院判决司机还钱不道歉,全网追问:良心值多少钱? (来源:新黄河 济南日报·爱济南) 那个夜晚,19岁的郭富贵攥着手机蜷缩在陌生城市的角落,屏幕上是迟迟未回的退款请求。他刚踏上来上海打工的路,却因一次扫码失误,将110元车费错付成1010元。这900元,成了压垮他生命的最后一根稻草。如今法院判决司机返还车费,但家属泣血追问:“我们要的从来不是钱,是一句道歉啊!” 少年生前内向腼腆,怀揣着补贴家用的梦想奔赴上海。他小心翼翼计算着每分钱,却因支付时手抖多按一个零,让十天工资瞬间蒸发。当晚他发出的那句“能不能退回来”,像石沉大海般寂静。三天里,他跑过派出所、打过无数电话,最终在绝望中喝下农药,口袋裡还装着皱巴巴的工厂招工传单。 司机王某在法庭上辩称“当场退还了现金”,却拿不出任何证据。法院一纸判决撕开谎言,运输合同关系清晰如镜——多收的900元必须归还。可冰冷的判决书盖不住一个事实:若当初收到微信留言时按下退款键,这场悲剧根本不会发生。 家属捧着死亡证明哭诉:“孩子临走前该多无助!”900元对有些人不过是一顿饭钱,却是寒门学子省吃俭用攒下的希望。更让人心寒的是,事发半年司机始终隐身,连一句“对不起”都成了奢望。这岂止是金钱纠纷?分明是良知的考场! 网友怒评如潮水涌来:“贪掉的是钱,碾碎的是命!”“平台为何放任司机失联?”从郑州暴雨时免费接人的司机,到这次事件中的王某,同样是方向盘后的身影,却照见了人性两极。当我们争论“900元是否值得一条命”时,早已忘了本质——每个弱势群体都该被温柔以待。 年轻人用生命敲响警钟:数字支付时代的诚信体系亟待加固!倘若平台强制设置退款确认机制,倘若客服能优先处理弱势群体求助,或许能避免太多“本不必发生的悲剧”。这不仅是法律课题,更是科技伦理的必答题。 判决落地那晚,郭妈妈对着儿子照片喃喃:“要是司机早点说句软话,娃是不是就能想开?”可惜生活没有如果。当我们为外卖迟到大动肝火时,有人却因追不回几天饭钱走上绝路。这世界的悲欢从不相通,但至少可以保留最基本的善意。 少年永远停在了桃花盛开的四月,而关于尊严与良知的追问仍在回荡。那900元即将回到破败的农家,可那个喊过“爸妈等我寄钱”的少年再不会醒来。若您也曾是某个场景中的“王某”,请记得:你随手碾过的蝼蚁,可能是别人珍视的全部人生。 青年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