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驻澳大利亚大使山上信吾近日发言,竟将侮辱日本定义为与日本宣战。 大使的原话,本来以为只是一次外交场合的常规强调。但细究下来,这句“侮辱日本等同于宣战”,背后的意图真让人琢磨不透。山上信吾说这话时,脸上没什么变化。他的官方措辞,澳方记者没太大反应,部分媒体还在用淡化语气转述。这倒也怪,难道大家都已经习惯了日本最近的强硬态度? 政策风向翻来覆去,前几年日本还在谈“战略模糊”,如今站出来威胁发言。有人觉得这不过是自我保护的惯常套路,也有人推测日本是在给自己撑腰找借口。谁能确定他们到底想做什么? 日本外务省的数据,公开场合提及本国形象、民族自尊最多的是最近三年。其实数据不太好找,各种版本我对比过,去年日本媒体讨论“国辱”话题的热度比中国同类话题多了将近50%。但他们自己说,宣战只是防御性表达,你信吗? 澳大利亚议会记者私下转述过这些谈话。有部分外交官听后不以为然,澳洲本地评论很冷静,却又私底下说“日本好像有点失控”。山上信吾的朋友圈的日本同行也觉得,他是着急了才拿民族自尊当挡箭牌。可万一真有点啥事,日本会按照他说的那样摊牌吗? 日本的民族性没那么简单,谦逊、客套,背后其实很在乎面子。好几次公开场合,日本代表会先说“希望和平”,但私底下话风就变了。这种两面做派,大家早已心知肚明,表面可不代表一切。那他们喊了宣战,难不成真要捅刀子? 不过也不能完全否定日本的忧虑。从他们角度来说,亚太地区局势复杂,澳洲又经常和日本接触密切。说狠话给自己民众看,多少也是内部压力。不排除另一个可能,他们怕本国民众觉得政府软弱。可这类说法,总感觉哪里不太对劲,怎么老是换说法? 那就直白点吧。有人说,中国大使薛剑直来直去,那种“你敢伸头就砍”的话,至少大家明白谁在维护底线。反观山上信吾的表态,给人感觉不是硬气,就是心虚掩饰,我还真的分不太清。中国网友倒是挺直接,“你不是说侮辱就宣战吗, 我就侮辱,你敢吗?”这种态度,看着爽,但外交场合真能这么互怼? 日本其实不止一次用“国辱”做挡箭牌。十年前,中韩两国一起批评日本历史教科书,结果日本官方发言又说“国民自尊受损”。换个场合,他们自己政坛又各说各话,反而不一致。是不是他们自己也没想明白? 有澳洲学者分析,这话更像“社交防御机制”。不少网络评论区又有人提出,亚洲地区出来一个强硬大使,其他国家就跟着变硬。可是,日本究竟是想祭出民族情绪,还是要真实威胁,难道他们心里真的有底?不太像。 一组真实的数据,日本对外强硬表态的频率,从2018年每年不足10次,到去年暴增到38次,这是不是说明了什么?还是舆论在推波助澜?而且日本自己的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吐槽自家大使的话太假。跟官方立场完全相反,这不是很奇怪? 事实就是外表客套的一套,行动时候又换成另一套。要说日本已经毫无伪装,未必;可是他们嘴上的强硬,真值钱吗?如果暴露出狰狞的本性,中国、澳大利亚会怎么回击? 我反而开始怀疑,大使们的发言是自己信,还是给外界看的?要真动手了,按照日本这个调门,谁敢指望他们宣战? 换句话说,下一次山上信吾再说类似的话,澳大利亚、乃至整个亚洲,会不会还当真?还是都习惯了这种言语游戏,这是不是一种外交上的“自欺欺人”? 事情还没到头呢——你觉得,日本喊话宣战,这种招数还能用几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