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代高超音速样机披露,实现“隐身巡航—机动突防”能力转换 中国的第六代高超音

王云飞评论 2025-11-11 20:58:43

第六代高超音速样机披露,实现“隐身巡航—机动突防”能力转换 中国的第六代高超音速导弹也走在了世界前列。中国的东风系列、鹰击系列和长剑系列高超音速导弹已经在世界上独树一帜了,但我们的高超音速导弹发展并没有停下脚步,正在研制更具特色的高超音速导弹,比如可变后掠翼高超音速导弹。 中国国防科技大学的研究团队在10月20号发表的同行评审文章当中首次公开呈现了一款具有突破性结构的高超音速变形飞行器原型。 中国航空航天界的顶级期刊《航空学报》相关论文披露,这一型导弹在五马赫速度飞行当中通过记忆金属和液压作动系统实现机翼0到30度的连续变形,结合AI算法完成了从“巡航-突防-攻击”全流程的自主控制。在突防的时候速度高达5.8马赫,机动过载突破20个g,这标志着中国在以可变后掠翼设计、智能变形能力、超高声速突防为特征的第六代高超音速武器研究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 可变后掠翼高超音速导弹有下面这几个特点:一是飞行速度快,可达5个马赫数以上,部分型号测试速度达到了5.8马赫。 二是机动能力强,通过可伸缩折叠的机翼在巡航阶段收集机翼以减少阻力,突防阶段展开机翼以提高升阻比,提高度能达到35%,实现“隐身巡航-机动突防”的切换。 三是突防概率高,据有关测算,现有反导系统比如说“萨德”“爱国者”-3等等对固定弹道非高超音速导弹拦截概率为65%,但对可变后掠翼高超音速导弹将骤减到9%;四是射程大大增加,由于弹翼变形带来的升阻比提高,使射程从传统的高超音速导弹的1500公里增加到2500公里。 据论文介绍,这款导弹的研究使用了下列这些技术:一是材料技术,机翼前缘采用了铌钛合金-碳化硅复合材料,耐受2400度高温,比较传统的材料提高了60%;二是密封技术,变形关节处使用了液态金属密封层,能在五马赫风速当中保持气密性;三是控制算法,基于强化学习的AI系统每秒进行2000次仿真,能实现轨迹预测、自适应变形以及量子通信协同突防;四是多平台适配,测试表明这款导弹可以挂载于轰-6N、歼-20S和055型驱逐舰,形成“空-天-海”立体的部署。 当然在研制进程当中也面临着高温密封、结构强度等技术挑战,但这些硬件已经在环境测试当中验证了它的可行性,所以有望在不远的将来攻克全部难关,走向实战化应用。

0 阅读:54

猜你喜欢

王云飞评论

王云飞评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