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回自己的国家!”11月11日,上海,2名外国人骑共享单车上高架,一人淡定的坐在高架上,另一人则在拥挤的车流中为他拍照,丝毫不管是否影响到交通,更过分的是,当外国人看到有人拍他的时候,竟然还对着镜头比耶!网友:看着像印度人。 高架桥上车流飞驰,这两位朋友倒像是在自家后院般悠闲。上海的高架道路明确禁止非机动车和行人通行,这规定可不是摆设,为的是避免血肉之躯与钢铁洪流较量带来的悲剧。想想都让人后怕,那些年里,有人因为不熟悉路况误上高架吓得“硬着头皮”往前骑,也有人跟着导航稀里糊涂就闯了进去,但像这样刻意停车拍照还嬉皮笑脸的,着实少见。这已不仅仅是“不熟悉路况”能解释的了,更像是对基本安全规则和公共秩序的漠视。 或许有人觉得,何必上纲上线,他们可能就是觉得好玩。但这种“好玩”的代价可能是一条条生命。交警反复提醒过,高架上车速快,司机对突然出现的非机动车和行人缺乏警惕,一旦出事就是惊天动地。之前有热心市民为了保护误上高架的女子,打开双闪一路护送,那场面让人心暖。对比今天这两位的行为,那种对危险的漠然和对他人安全的无动于衷,确实让人气愤。规则面前没有内外之分,以前有外地来沪女孩因迷路误上高架获得帮助,也有男子因骑车上高架被罚款50元,怎么到了某些外国人这里,就成了博眼球的秀场? 这件事之所以让人特别不舒服,是它隐隐触碰了人们对于“超国民待遇”的敏感神经。咱们自己人违法,该罚就罚,比如那小伙在延安高架骑单车被罚了50块,那女子骑上高速也被处罚教育。大家要的是个一视同仁的公平。如果换成是两位中国青年在高架上如此行为,网络上恐怕早已批评声一片。之前有外籍男子对违法货车司机挥拳,舆论尚能理性分析,强调“关乎规则无关辱华”,核心是双方都有错,外籍男子事后也道了歉。更别提还有外籍滑雪教练逆行竖中指挑衅,最终其身份被扒并被迫道歉。这些例子都说明,舆论监督的力量正在让规则意识更加凸显。面对明显的违规行为,情绪的宣泄容易,但更重要的是依据法律和规则进行公正处理。大家真正期待的,是无论来自哪里,背景如何,都能共同遵守这片土地上的规矩。 换个角度想,这种看似“洒脱”的行为,背后是不是也藏了点文化优越感?觉得规则可以为他们让个道。真正的国际化可不是这样,它意味着对不同文化背景者的包容,更意味着所有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对本地法律法规、公序良俗的共同尊重。那些在卢浮宫池边泡脚的各色人种,或许只是以一种我们不太习惯的方式享受公共空间。但在高架车流中拍照,则是将自己和他人置于实实在在的危险之中,性质完全不同。咱们批评某些游客在海外的不文明行为时,也同样反感那些在自己家乡不守规矩的外来者。将个别人的不当行为上升到对整个国家或民族的指责,固然不够理性客观;但具体到每一起事件,尤其是这种公然挑衅规则、漠视安全的行为,必须要有清晰的态度和公正的处理。 说到底,上海这座城市的海纳百川,包容的是那些遵守规则、尊重文化的朋友,而不是谁来“撒野”的舞台。希望相关部门能依法处置,给公众一个明确的交代。安全与秩序,是城市生活的底线,需要我们每一个人,无论来自何方,共同去守护。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