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澳大利亚一位104岁的科学家,前往瑞士接受安乐死,当药物注射到他的体

吉吉淘的过去 2025-11-12 00:26:53

2018年,澳大利亚一位104岁的科学家,前往瑞士接受安乐死,当药物注射到他的体内后,他却突然开口说话,说出的话更是逗笑在场的所有人......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2018年5月,瑞士巴塞尔的一家安宁病房内,104岁的大卫·古道尔平静地躺在病床上。 这位澳大利亚著名的植物学家和生态学家,正在等待生命最后时刻的到来。 房间内回荡着贝多芬的《欢乐颂》,这是他自己选择的告别曲目。 在医护人员完成安乐死药物注射后,出乎意料的是,30秒后他再次睁开了眼睛。 他用略带幽默的语气说道:"这药效来得有点慢。" 这句最后的遗言,让在场的人既感到悲伤,又体会到了这位世纪老人面对死亡时的从容与豁达。 古道尔1914年出生于英国伦敦,自幼展现出对自然科学的浓厚兴趣。 童年时期,他经常在自家后花园观察昆虫和植物,这种对大自然的好奇心伴随了他一生。 青年时代,他考入伦敦大学攻读生物学,并在那里确立了成为科学家的理想。 1938年,他获得博士学位后,受聘于墨尔本大学,举家迁往澳大利亚,开始了长达七十多年的科研生涯。 在澳大利亚,古道尔很快展现出卓越的科研才能。 他专注于植物生态学研究,先后发表了100多篇学术论文,主编了影响深远的《世界生态系统》丛书。 1949年,他成为西澳大利亚大学植物学教授,并在1950年代参与了澳大利亚多个自然保护区的规划工作。 他的研究成果为澳大利亚的生态保护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除了科研工作,古道尔还是一位充满激情的教育家。 他善于启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经常带领学生进行野外考察。 即使年过花甲,他仍然坚持亲自带学生深入丛林进行实地研究。 这种对教育的热忱,使他深受学生爱戴。 但是,随着年龄增长,古道尔开始面临老年生活带来的种种挑战。 90岁后,他的视力逐渐衰退,行动也变得越来越不便。 但最让他感到困扰的,是2016年发生的"驾照事件"。 当时102岁的他,因为年龄原因被吊销了驾驶执照。 这对一生热爱自由、习惯独立出行的古道尔来说,是个沉重打击。 失去驾照后,古道尔的日常生活受到很大影响。 他不能再自驾前往喜欢的野外考察点,甚至连日常通勤都变得困难。 更让他难过的是,由于公共交通的限制,他不得不放弃参与多年的业余剧团活动。 这些变化让他第一次深切感受到年老带来的束缚。 2018年初,104岁的古道尔在家中不慎摔倒,由于独居无人及时发现,他在冰冷的地面上躺了近两天才获救。 这次意外成为他人生的转折点。 住院期间,他认真思考了生命的意义和质量,最终做出了寻求安乐死的决定。 在家人陪同下,古道尔前往瑞士完成最后的心愿。 在告别会上,他面对媒体采访时表示:"一个人到了我这个年纪,经历过这么多事情后,有权选择有尊严地离开。" 他特意在衣服上别了一枚徽章,上面写着"可耻的衰老",表达对年龄歧视的不满。 安乐死实施当天,古道尔显得异常平静。 他与家人共进最后一餐,参观了当地植物园,仿佛这只是个普通的日子。 在药物注射前,医护人员按照程序确认他的意愿,他清晰地回答每一个问题,表现出完全的自主意识。 古道尔的选择在澳大利亚和国际社会引发广泛讨论。 支持者认为,这是对个人自主权的尊重,特别是在面对不可逆转的生命质量下降时。 反对者则担忧,这可能开启不良先例。 但无论如何,古道尔的故事促使人们重新思考生命的价值与尊严。 这位跨越一个多世纪的科学家,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诠释了生命的意义。 他不仅留下了丰富的学术遗产,更通过最终的选择,向世人展示了面对生命终点时的勇气与尊严。 他的经历提醒我们,在追求长寿的同时,更应关注生命的质量与意义。 从古道尔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现代医学发展带来的伦理思考。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如何平衡生命长度与生活质量,如何尊重个体在生命末期的自主选择权,成为值得深思的社会议题。 古道尔的案例为相关讨论提供了重要的现实参照。 在缅怀这位杰出科学家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思考:什么样的生命值得度过? 如何在尊重生命自然规律的同时,维护个体的尊严与选择权? 这些问题或许没有标准答案,但古道尔的经历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思考视角。 古道尔的一生见证了科学的发展与社会的变迁。 从青年时期在实验室的孜孜不倦,到晚年对生命尊严的思考,他始终保持着探索精神。 即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依然用行动向世人展示:生命的价值不仅在于长度,更在于其质量与意义。 这种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值得每个人深思。 主要信源:(央视网——104岁老人来到“协助自杀”诊所 完成“去死”的心愿)

0 阅读:22

猜你喜欢

吉吉淘的过去

吉吉淘的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