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宰客这条道路走不通了,比亚迪整治阿三这招太狠了!年前印度买了1000辆电动大

鹏天云光 2025-11-12 10:48:30

印度宰客这条道路走不通了,比亚迪整治阿三这招太狠了!年前印度买了1000辆电动大巴,先交了50%订金拿到车壳子,后来又咬牙交了20%钱才发了电池。结果电池装好车后却还是不能用,一问才知道车被远程锁死了! 比亚迪作为咱们新能源领域的龙头企业,在和印度做这笔大巴生意时,才想出了这样的应对办法。电动大巴的核心技术都掌握在比亚迪手里,电池是动力来源,而远程控制功能就是比亚迪的保护屏障。 印度想先拿车壳子施压压价,或者想耍手段拖欠尾款,甚至想模仿之前的套路,拿到完整车子后拆解研究核心技术,这些可能性比亚迪早就考虑到了。 所以才把车子拆分成车壳和电池两部分,分阶段收取款项,就算印度交了七成的钱,拿到了车壳和电池,最关键的启动权限依然在比亚迪手里。这种做法看似狠辣,实则是最稳妥的自我保护,毕竟有太多前车之鉴,比亚迪不能重蹈覆辙。 印度之所以只能被动接受,核心原因就是他们自己造不出这么靠谱的电动大巴。印度的制造业水平跟不上,想要改善公共交通、提升城市形象,只能依赖进口。 而比亚迪的电动大巴在全球都口碑极好,技术成熟、续航稳定,是很多国家的首选。印度就算心里清楚比亚迪的要求苛刻,也不得不接受,因为他们没有更好的选择。 如果印度执意要按老套路宰客,就比如拖欠剩余款项,或者想通过政策手段逼迫比亚迪转让技术,比亚迪只要不解锁,这些已经付了七成款项的大巴就毫无用处,印度之前的投入全打了水漂,还得重新寻找供应商,既耽误时间又浪费更多资金。 而且,这些年不少中国企业满怀诚意去印度开拓市场,最终都栽在了印度的宰客手段上。 有的企业带着自己多年研发的核心技术,在印度建厂投资,手把手教印度工程师生产技术,把生产线也搬了过去,结果等印度企业学会了全套技术,印度政府就立刻翻脸。 他们不仅卡住中国企业的扩产审批,还把原本承诺的政府订单全部转给本土企业,甚至补贴本土企业打价格战,用远低于中国企业的报价抢占市场,最后把中国企业逼得血本无归,只能亏本转让股权离场,辛苦研发的技术也被白白拿走。 还有的手机企业在印度正常经营,却被印度以莫须有的名义冻结银行账户,上亿的资金被扣押好几年,想拿回来比登天还难。 印度就是这样,先用人口基数庞大的市场当诱饵,许下各种优惠政策,把外国企业骗进去投入资金和技术,等人家没有退路了,就用行政干预、司法打压等手段层层施压,要么逼着企业交出核心技术,要么让企业亏本离场,这种宰客的套路早就成了公开的秘密。 然而比亚迪这一招,不仅成功保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也给其他想和印度做生意的中国企业提了个醒。和印度合作,不能被他们画的市场大饼冲昏头脑,必须时刻保持警惕,牢牢掌握核心技术,才能掌握主动权,避免被印度的宰客套路坑害。 印度一直以为靠着压榨外国企业就能快速发展,却没想到现在的中国企业已经不再轻易任人拿捏。 只有核心技术掌握在咱们自己手里,咱们才有了说话的底气,印度如果还不改变宰客的心态,继续用各种不合理手段对待外来投资者,只会让更多企业望而却步,最终断了自己的发展之路。 比亚迪的做法恰恰说明,印度那种靠宰客获利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想要真正吸引投资、发展经济,靠的是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而不是投机取巧的宰客手段,否则最终只会自食恶果。 对于此事,大家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0 阅读:102
鹏天云光

鹏天云光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