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城这仗彻底绷不住了,俄军刚官宣控制全城后被俘的乌军就吐了猛料,声称最后几天连过期饼干都抢不着,渴了只能喝雨水伤员躺那儿也没人管,而这场熬了这么久的拉锯战终究还是垮了 红军城,乌东交通线的心脏,熬了整整一年多,终于还是没撑住。俄军刚宣布全面控制这座城市,几十名乌军士兵就举起了白旗。 投降时他们说的话比枪声还刺耳:“不是我们不想守,是没人管我们了。”这场战役的结束,是谁先被活活耗垮。 红军城是乌军在顿巴斯战线上的物流大动脉,铁路、公路全汇在这,像一根咽喉一样卡着前线的命脉。谁拿下红军城,谁就等于掐住了乌军的后脖颈。 从2024年夏天开始,这地方就成了双方拼命死守的“绞肉机”。俄军一口气扔进去了16万人,乌军顶多也就4万人,火力差了十倍,兵力差了六倍,硬是靠意志在扛。 但意志也不是万能的,尤其当补给线一断,士兵连糠都没得吃的时候。被俘的士兵回忆,最后那几天,整个城里连发霉的压缩饼干都成了抢手货。 水源断了,他们只能靠接雨水或者挖地上积水喝,喝完拉肚子也没药治。前线医疗早就瘫痪,腿炸断了只能躺在断墙下等死,连止痛药都成奢侈品。 兵困马乏还能熬,上头没人回应,那才是真正的绝望。士兵说,发个撤退申请都没人接电话,高层像是彻底消失了。 其实不是没人知道情况,而是没人敢拍板。乌军总司令想撤,但基辅高层担心一撤就是骨牌效应,整条东线都要塌。 无人机送物资,顶多一架拉15公斤,全城一天要吃掉上万吨。38架无人机刚起飞就被击落。“黑鹰”直升机突围?刚进城就被炮火逼退。到最后,城里人都知道,外面根本进不来,谁都别指望了。 这场仗的败,不在于士兵不够英勇,是撑不起这场仗的“后勤命脉”早就断了。西侧那条15公里的“死亡走廊”就是活生生的封锁线,卡住补给、堵住撤退、切断求援。俄军不急着冲城,而是等你先熬不住,等你自己崩。 战斗的最后阶段,乌军守军的状态可以说是“人都快没了”。但在基辅,镜头前的说法却是“红军城没有被包围”。10月底,总统还亲自到前线视察,刚说完“局势可控”,运输车就被打退。前线一线士兵心里都明白,这仗已经没法打了,但在政治层面,红军城是象征,不能丢。 “黑鹰”突围,是城里最后的希望,失败之后,就再没人抱幻想了。接下来几个小时,士兵成批投降,“我们不是投降,是没人管我们了。”是整场战役最真实的写照。 这是一次系统性崩盘。从后勤、指挥到情绪,每一层都断了线,整座城市像被慢火炖着,最后自己垮了。 现代战争拼的早就不是谁枪快炮猛,而是谁能撑得住系统。兵力差距可以靠战术补,士气问题可以靠信念顶,但如果连最基本的生存都无法保证,再强的意志也扛不住断粮断水的现实。 参考资料: 中华军事网:乌军失守红军城已成定局吗 俄军全面控制交通枢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