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网友,据称前美军海豹6队的特种兵,在看到中国海军福建舰弹射歼-35舰载机后,彻底酸了,他在11月9日声称:“为什么歼-35舰载机翼下没有挂载武器和副油箱?很显然是因为发动机和航母弹射器不达标,”他居然声称:“纸老虎:中国福建号航母展示了多架战机的起降作业。 值得注意的是,所有攻击/战斗机均未挂载导弹或武器起飞”,“舰载机发动机与航母弹射器尚无法胜任这一任务。” 麻烦看官们右上角点击一下“ 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一场看似微不足道的网络争论,居然让世界网友上了一堂关于中国航母的技术课,事情起因挺戏剧化:一位自称曾在美军“艾森豪威尔号”上服役的特种兵,看到福建舰弹射歼-35的视频后,忍不住在社交平台发帖嘲讽,说中国的舰载机要么装油要么装弹,选一个就得牺牲另一个,外加一句“水平不在一个档次”,语气里满是居高临下的味道。结果没想到,这话才说出口,全球网友就齐刷刷围了上去,让他亲眼见识了一次“被集体科普”的威力。 美国网友第一个开火:“哥们,你听说过‘内置弹舱’吗?现代隐身机的武器都是藏肚子里的,”有人甚至调侃,“这位特种兵怕是把F-35的肚子忘记了,”欧洲网友补刀更狠:“你要是再不懂,就去看看那张视频截图,导弹就在那,只是藏起来了,”日本的军迷都跟着起哄,说隐身战机外挂武器等于自己亮灯报位,“这常识都不知道,还自称服过役?”一时间,这个前海豹队员从专家秒变笑柄。 其实他的思维逻辑并不稀奇。西方一些军迷长期沉浸在“技术优越感”里,总觉得中国造的航母不过是模仿秀,顶多是“滑跃式的加强版”,在他们眼里,电磁弹射、隐形舰载机这些高精尖玩意儿,只有美国才玩得转。 偏偏现实打了他们一记结实的耳光,福建舰不仅真装上了电磁弹射系统,还在11月的海试中实现了歼-15T、歼-35和空警-600三型战机的零故障弹射,这意味着,从重型战机到预警机,再到隐身机,中国航母一次性验证了完整的弹射体系,而美国的福特号到现在还在为“弹射推力波动”发愁。 有趣的是美国的电磁弹射器本来是要领先全球的,但“福特号”的弹射系统频繁出故障,甚至出现过参数不匹配导致F-35C拒绝弹射的情况,五角大楼不得不一再推迟服役评估,而中国的福建舰,从下水到首飞,仅用了一年多时间就达成零故障弹射,稳得像在打样,这下那些原本指点江山的美国人反而开始焦虑了。 再说歼-35,海试画面中它确实没挂武器,可那是因为测试阶段本就以安全和适配为主,航空母舰的第一次弹射试飞,从来都是“空载上阵”——这在航空史上是铁律,美国自己的F-35C刚上福特号时,也是光机翼起飞。 可有些人非得硬拗成“推力不足”,那就只能让人笑掉大牙,更何况歼-35的内置弹舱能装下六枚导弹,四枚霹雳-15远程弹加两枚霹雳-10格斗弹,射程从百公里到四百公里一应俱全,连美军自己的AIM-120D都得靠边站,真打起来,歼-35根本不需要挂外弹秀肌肉。 被打脸的不止一个人,德国专家鲁普雷希特也站出来补了一刀,说这位美国特种兵怕连F-35C都没摸过,“见过AV-8B就敢评歼-35,典型的‘四等人装一等人’,”他还顺带点了句,美国自己的攻击机一样不带弹起飞,不然弹射器早报废了,这番话一出,连外国网友都笑称:“看来有的人该重修航母课程了。” 最讽刺的是美国这些年热衷讲“技术封锁”的故事,结果被中国用实践拆穿,福建舰是全球首艘常规动力电磁弹射航母,这在美国是被认定为“不可能实现”的工程,而中国不仅实现了,还做到系统稳定、弹射精准、维护周期短,歼-35配套的涡扇-19发动机更是提前量产,比原定计划整整早了一年,这些突破背后,不靠嘴炮,全是硬核科技。 西方媒体对这事的反应,也颇具戏剧性,刚开始冷嘲热讽,说“视频可能造假”,后来发现央视公开的画面有多角度验证,立刻转为沉默,几天后,《防务新闻》甚至罕见发文,承认中国航母“技术进展速度出乎预期”,这转折快得让人怀疑是不是稿子写错了。 而那位前特种兵的帖子,最后被自己悄悄删掉,可惜网友早已截图留存,还给他配了标题——“从艾森豪威尔号到网络段子”,这场争论的结局早已超出一条帖子的范围,它让世界重新认识到:中国的航母已经不再是追赶者,而是规则制定者之一。 福建舰的弹射声,是中国工业自信的轰鸣,歼-35的腾空,不是秀肌肉,而是宣告一个新阶段的到来,别人可以质疑,但无法否认;可以不理解,但再也无法忽视。那些自诩懂行的冷嘲,最终都被现实打成了笑话,因为在这个时代,真正有资格发言的,不是谁“服过役”,而是谁能让飞机稳稳弹起,谁能让海天之间响起那一声干脆利落的“咣——”。 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