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耿飚意外发现中国援阿尔巴尼亚的大量化肥,被随意堆放在田间地头,任凭日

余军侃武器 2025-11-14 13:42:39

1969年,耿飚意外发现中国援阿尔巴尼亚的大量化肥,被随意堆放在田间地头,任凭日晒雨淋失效;明明没有棉花却要求中国援建纺织厂,从中国进口棉花加工成布匹再返销中国牟利;军事上,阿方提出的项目数量远超其国防需求。 中阿两国建交那是1949年的事儿,双方从一开始就站得稳,国际上互相声援,社会主义阵营里算得上铁杆伙伴。中国那时自家日子也不宽裕,可还是伸出手来帮一把。五十年代,中国送去些机械和农具,帮阿尔巴尼亚拾掇生产。六十年代初,国际风向变了,苏联那边撤了摊子,中国接过担子,援助规模一下拉大。建钢铁厂、电力站、煤矿,一揽子工业项目,中国专家直接上手,设计施工一条龙。到1969年,中国援助总额快90亿人民币了,阿尔巴尼亚才200万人口,这笔钱直接把他们从农家小作坊推向工厂时代。水电站建起来,年发电10亿度,城市亮堂了,机器转起来了。中国人啃硬骨头,山区路难走,重设备抬上去,公路铺了几千公里当后勤。 耿飚这人,外交圈里老将了,早年驻巴基斯坦大使,1956年上任,边境事儿处理得利索。查历史档,实地转,坎巨提那块儿地图上标的中国飞地,其实早融进巴方管辖了。他带队核资料,从元朝说起,确认名不副实。回国跟国务院汇报,促成1963年中巴边界协议,中国让出坎巨提,换来克里青河谷,主权稳了,邻里和气了。1969年5月16日,耿飚到地拉那递国书,中国九大刚闭幕,他是首位奔欧洲的使节。落地就干活,走访部门,盯援助落实。使馆同事分头跑,记数据,摸底子,目的是让合作更对路子。 援助本为实打实帮忙,可落实起来,总有卡壳的地方。耿飚调研农业项目,先撞上化肥这档子事儿。中国援建的化肥厂,年产20万吨,够劲儿,按阿尔巴尼亚耕地算,一公顷扔400公斤,超我们国内农村用量好几倍。本意是增产粮食,谁知运到乡下,堆田头没人管。日头一晒,雨一浇,化肥结块失效,颗粒洒地里白瞎。仓库跟不上,运力不足,阿方那边也没及时清点。耿飚一看,这不光浪费钱,还污染水源,沟渠里漂着溶解的玩意儿,农田本该受益,反倒添堵。 纺织厂那块儿,更叫人挠头。阿尔巴尼亚本土棉花少得可怜,基本靠天吃饭,阿方却张罗建大厂。中国出钱出技术,厂房图纸摊开,纺机上百台,占地广。可原料得从埃及或中国用外汇买棉花运过去。织成布,做成衣,阿方还想直接卖回中国,赚外汇循环。中国这边勒裤带省出来的外汇,就这么兜兜转转,额外成本谁扛?本土产业起不来,靠进口过日子,这援助等于养成依赖,长远看不划算。耿飚翻计划书,数据摆那儿,问题明摆着。   军事援助审查时,清单厚得压手。阿方提的项目多,枪支上万支,炮弹几十万发,装甲车几百辆,阿军现役兵力才10万不到,这堆东西够用几代人。国防规模小,预算有限,训练计划也没跟上。援助本为保和平,可数量失当,资源堆那儿闲着,等于白扔。中国军援占援助一半多,霍查那边提要求时直来直去,中国这边总图周全。可超标的项目,落实难,维护更费劲,隐患埋下不小。 这些问题搁一块儿,耿飚琢磨了好几天。中国经济正起步,援助得量力而行,得看实际国情。规模大、内容杂、方式松,容易出岔子。他提笔写报告,长信寄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点明化肥浪费、纺织循环、军援超标,建议调整:控制总量,挑实用项目,加强监督,确保落到实处。乔冠华看完,佩服这直性子,转给中央。 耿飚回国述职,副总理李先念接见,握手说报告实诚,外交就得这么扛责。毛泽东主席也阅信,夸耿飚讲原则,把一线情况如实捅上来。中央据此审视政策,援助方向转弯,缩小范围,偏民生,避盲目扩。化肥项目压产量,纺织帮他们找本地路子,军援精简到刚需。这调整省下资源,也给对外援助上堂课:帮人得帮到位,互利才长久。 耿飚这作风,新中国外交一脉相承。早年将军大使们,军人底子,耿直上阵。陈毅当外长,记者会上直言原子弹得搞。章汉夫推领海12海里,潘自力稳中苏关系。这些人,原则不让步,真话不藏着。援助阿尔巴尼亚这事儿,说到底,是中国外交的清醒一刻。  

0 阅读:0
余军侃武器

余军侃武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