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12月10日,皇家海军“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和“反击”号战列巡洋舰在马来海域被86架日本飞机击沉。这是历史上首次航行中的战列舰被飞机击沉。 “舰体在急速倾斜。”这是“威尔士亲王”号舰桥上记录的最后几句报告之一。当时许多官员仍不敢相信,一支被视为世界一流的战列舰编队,会在短短数小时内被空中力量彻底压制。 时间回到当天上午。舰队驶出马来海域,指挥官菲利普斯爵士向周围人员强调必须保持无线电静默,以免暴露位置。他的判断基于多年海军经验:只要保持机动速度,加上舰体强固,就能避免被敌军重创。在拥有“威尔士亲王”号这样的新锐战列舰后,他更相信海面机群仍占据主导。 然而,日本方面在前两日已掌握舰队动向,于10日上午出动大批陆基攻击机。这些飞机沿着既定航线搜索海面目标。当第一批机群发现舰队烟柱时,随即发出攻击信号。舰队此时仍在巡航,值更军官只注意到远处飞机的轮廓,还没来得及判断其意图。 攻击随之展开。日军分批俯冲投下鱼雷,重点瞄准舰体侧面。舰内值勤人员不断向指挥层报告损伤情况,但来袭速度极快,损管小组难以在短时间内封堵破口。“反击”号率先受到严重损害,动力系统被破坏,逐渐失去机动能力。几分钟后,“威尔士亲王”号也因鱼雷命中导致主机舱进水,推进力大幅下降。 舰队无法再以高速规避,日本机群再次压上。多架攻击机围绕舰体不同方向进逼,形成持续打击。菲利普斯爵士在指挥所尝试组织反击,但因舰上防空炮火布局分散,加上机枪射角受限,难以形成有效火力网。舰上的防空指挥员不断呼叫火力支援,却未能阻止鱼雷继续命中舰体。 局势很快到达失控边缘。“反击”号最终被迫下达弃舰命令,舰员陆续跳入海中。另一侧,“威尔士亲王”号倾斜角度加大,部分舱段难以再进入。海面上开始出现救生艇与漂浮物,舰艇的舰首逐渐没入海水。 事件传出后,英国海军内部以极大震惊反思整场行动。长期以来,战列舰被视为海军力量核心,具备厚重防护和高效火炮,通常被认为不会轻易被空中兵力摧毁。 然而此战显示,在远距跨海作战中,缺乏空中掩护意味着战列舰即便拥有先进技术,也难以抵御持续空袭。许多英国官员承认,他们低估了航空兵力对海战格局的影响。 欧美国家开始重审航空兵的战略地位,形成新的海战理念。多国军方重新评估舰队构成,将航母战斗群作为海上力量核心,重视防空体系与舰载机作战能力。



萝卜
很显然,科技脱节了,小本子和老美在太平洋已经玩起航母,英国佬还在想着大舰巨炮,关键是威尔士亲王的354的牙签也不够巨大,声望级战巡的防护遇到攻击机简直就是老鼠遇到猫
来吧 回复 11-21 01:39
其实,当时发现Z舰队时,小日本海军部最先想到的依然是战列舰对轰,所以最先想到的是近藤信竹的第二舰队的两艘战列舰和七艘巡洋舰,只不过近藤舰队离Z舰队实在太远,无法截击Z舰队,小日本大本营才不得不考虑让西贡航空队的航空兵力截击,并且对飞机能否击中高速航行的英军舰队并不抱太大的希望,至于更靠近z舰队的小泽治三郎的第三舰队,因为主要兵力最大的船仅仅是重巡洋舰,压根没打算让其参战。不过结果倒是让小日本喜出望外,也证实了航空兵力可以对航行中的水面舰艇实施有效打击,至此,小日本才真正把航空兵力打击纳入海战体制,而且在之后南云进击印度洋的行动中再次证明了航空兵完全可以歼灭对手海上力量。所以,在击沉Z舰队两艘大舰的时候,小日本在战术上本意依然是沿用舰炮对决,西贡航空队的参战只不过是无奈之举下的惊喜,如果近藤离z舰队够近,小日本大本营压根不会考虑航空兵这货。也就是说此时的小日本根本没有什么战术创新的想法。附带说一句,威尔士亲王的是356炮,不是354。而且此炮是新炮,其精度、寿命以及其721公斤重穿甲弹在穿甲威力上甚至超过了自家纳尔逊上面的406MK1,完全能把小日本除长门、大和两级以外的其他战列舰按着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