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除了成都,该重点发展哪里?20个地州的现实:既要长板硬,更要上牌桌的机会

程昱聊生 2025-11-18 12:13:10

四川除了成都,该重点发展哪里?20个地州的现实:既要长板硬,更要上牌桌的机会 江阳沽酒客刷到“四川除了成都还该发展哪里”的话题,说大不大,几百字道不清深层逻辑;说小不小,关乎每个地州的生存与未来。除了成都,其他17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谁不希望自己的家乡好起来?我作为泸州人,自然盼着家乡能再上台阶。但热闹背后,藏着最现实的真相:渴望发展、应该发展、怎么发展,从来不是一回事;而发展的前提,不光是“打铁还需自身硬”,更得有“上牌桌的机会”。 有人戏谑成都的“一枝独秀”是“川内独美”,盼着全省“百花齐放”,但这绝不是靠城市自己埋头干就能成的。就像《天道》里说的,发展不是扶贫,是打开智慧的门找对出路,但比找路更难的,是有没有上路的资格。这里绕不开上层因素的折射与博弈——区域规划、政策倾斜、资源调配,这些上层逻辑往往决定了哪些城市能拿到“入场券”。毕竟,很多发展思路你能想到,别人也能想到,但没有上层的统筹与支持,连操作的空间都没有,更别说落地见效。 发展从来不是赌博,但你连上牌桌的机会都没有,谈何输赢?那些现在跑在前面的城市,无不是既练好了自身硬功,又抓住了上牌桌的机会:绵阳的硬科技能崛起,离不开国家军工布局的上层红利,再加上自身产业积淀,才撑起了实业骨架;南充能成为川东北核心,既靠自身交通枢纽的先天优势,也离不开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倾斜,才能拉动物流、商贸协同发力;泸州和宜宾的酒业能撑起半壁江山,不光是把“酒城”IP延伸成“可玩可吃可居”的多业态生态,更关键是抓住了上层对川南经济区的定位,拿到了产业升级、交通配套的支持,才让酒业的长板真正转化成发展势能。 反观其他地州,不是没有长处:德阳的装备制造、乐山的文旅IP、广元的三国文化、凉山的民族特色,很多思路大家都想到了,但为啥有的能落地,有的只能停留在口头?核心还是“上牌桌的机会”——有没有被纳入省级重点规划?能不能争取到项目审批、资金扶持的倾斜?这些上层因素的折冲博弈,往往决定了城市发展的天花板。就像有的城市明明生态优势突出,却因为生态保护的顶层要求,不能盲目搞工业;有的城市区位不错,却因为区域分工的统筹,只能聚焦特定产业,这就是上层逻辑对发展的深层影响。 但这绝不意味着城市只能被动等待。“上牌桌的机会”从来不是凭空掉下来的,自身的长板就是敲门砖。泸州能在川南站稳脚跟,是因为先把酒业这个长板做硬,再借着二环路贯通、文旅商融合的实践,让上层看到了发展潜力,才争取到更多资源倾斜;甘孜、阿坝能靠生态旅游出圈,是先把“川西风光”这个独家长板做精,才契合了上层“生态优先”的发展导向,拿到了政策支持的入场券。说白了,上层因素决定了“牌桌规则”,而城市自身的长板,决定了你能不能被邀请上牌桌。 一个城市的发展不能“小打小闹”搞单点突破,文旅从来不是唯一出路,实业、物流、制造、农业才是根基,多业态协同才能走得远。但这一切的前提,是先拿到上牌桌的机会。四川的发展不该是成都“一枝独秀”,而该是“百花齐放”,但这需要上层的统筹兼顾与城市的主动作为:上层要打破“资源独倾”的格局,给更多有潜力的地州上牌桌的机会;城市要先练硬自身长板,用实力接住政策红利,再靠多业态生态弥补短板。 渴望发展是人之常情,应该发展要看基础潜力,怎么发展要靠精准发力,但最关键的,是先争取到上牌桌的机会。你家乡的“核心长板”是什么?又该怎么抓住机会敲开发展的大门?欢迎大家来探讨。

0 阅读:1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