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旅客在去哪儿网购买了一张1890元的国际机票,因行程变动申请改签时,竟

岩边欣赏落日 2025-11-19 15:22:17

近日,一位旅客在去哪儿网购买了一张1890元的国际机票,因行程变动申请改签时,竟被告知需支付高达24400元的改签费,而同期重新购票仅需1800元左右。这一离谱的差价引发舆论哗然——改签费是原票价的12.9倍,究竟是合理收费,还是变相剥夺消费者的选择权? 航空公司与平台给出的解释是:国际航班改签费并非仅基于当前票价,而是综合了仓位等级、票价差额、手续费及代理费等因素。然而,这种解释难以服众。若改签费远超重新购票成本,规则本身是否合理?旅客质疑,这无异于“逼人退票”,但退票仅退回400元,损失更大。更关键的是,购票时是否明确告知“改签费可能高达票价的10倍以上”?若未充分提示,消费者权益如何保障? 支持高额改签费的观点认为,特价机票本身附带了严格的退改规则。但问题在于,规则是否真正公平?改签费应体现成本补偿,而非成为变相盈利工具。当改签费能买13张同航班机票时,合理性何在?此外,部分平台或代理商在基础费用上叠加高额服务费,进一步加剧消费者负担,这种层层加码的做法是否合规? 此类事件并非孤例。从酒店“不可取消”到景区“分段收费”,商家利用规则漏洞,将“风险”全数转嫁给消费者。消费者面对复杂条款时,往往因举证难、投诉流程繁琐而放弃维权。而部分企业将“高额退改费”视为创收手段,而非服务配套,反映出行业自律的严重缺失。 要破解这一困局,首先需要强制明示退改规则,购票页面需清晰标注改签费计算方式,避免“隐藏陷阱”。其次,监管部门应规范退改费率,设定合理上限,禁止明显背离成本的天价收费。同时,要畅通投诉渠道,建立快速仲裁机制,对不合理收费行为予以处罚。 航空业的竞争不应以损害消费者权益为代价。当“改签费”变成一种惩罚性收费,当“特价票”等同于“放弃维权”,所谓的市场规则早已异化为“合法收割”。消费者需要的是可预期的服务,而非“买票即开盲盒”的消费陷阱。唯有规则透明、监管有力,才能终结“天价改签费”的荒诞现象,重建消费者对行业的信任。机票退改规则 机票退改签陷阱

0 阅读:7
岩边欣赏落日

岩边欣赏落日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