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84岁的张大千临死前,将94%的遗产留给了四姨太徐雯波。然而,在他们在国外过着优渥生活的时候,他们的亲儿子却在国内穷困潦倒的长大,并在22岁那年,最终选择了卧轨。 张大千1899年出生在四川内江一个盐商家庭,原名张正权。从小他就对画画感兴趣,母亲教他基本技巧,他很快就上手。少年时他被土匪抓走几个月,好不容易逃回来,这事让他早早懂了世道艰辛。后来他去日本学染织,回国后在上海跟曾熙和李瑞清学画,每天练笔不辍,技艺进步飞快。20年代他在上海开画展,卖画赚了不少钱,还跟哥哥张善孖一起办大风堂,教学生,日子过得挺红火。那时候他已经小有名气,画风开始融合传统和创新。 30年代张大千到处游历,画了很多山水作品。1938年他去青城山住下,专心研究古画,技法越来越精深。1941年他到敦煌,花了三年时间临摹壁画,上千件作品出来,后人看后都佩服。他不光画画,还收藏古董,家里东西堆得满满的。在家庭上,他娶了好几个太太。大太太曾正蓉1922年嫁给他,管家生孩子,一堆子女。二太太谢舜华和三太太杨婉君也各有孩子。1943年徐雯波进来,才14岁,是他女儿同学,比他小30多岁。他对她特别好,两人一起弄画稿,她帮着裱画。1949年徐雯波生下张心健,那年张大千50岁,事业正旺,成都郊外大宅子住着,仆人不少,看起来挺稳当。 1949年底形势变了,张大千决定出国,先去印度大吉岭。他只带徐雯波和一个女儿张心沛,其他孩子包括7个月大的张心健,全扔给曾正蓉。张心健先寄在徐雯波娘家一个裱画匠那,那人勉强养着,孩子吃米汤穿旧衣,日子勉强过。但匠人生意坏了,没几年就把孩子送回去。曾正蓉接手,家里没了收入,她踩缝纫机给人做衣服,赚点小钱。饭桌上就稀粥咸菜,张心健小时候饿肚子,上学书包破鞋子磨穿。姐姐张心庆从上海音乐学院退学,回来教书,和妈一起省吃俭用,拉扯弟弟。张心健上学时同学排挤他,说他爸的事,他慢慢不爱说话,性格内向。 1961年曾正蓉病死,张心庆离婚后一个人扛家,缝衣服教书,养张心健和自己孩子。家里书画被收走,张心健日子更难。1963年张大千过香港,姐妹们去见,他14岁就打个电话,爸问学习,他嗯啊应付。姐妹带回徐雯波织的毛衣,他当宝贝,从4岁起没见过爸妈,那衣服成唯一念想。张大千那边,从印度去香港巴西美国,建八德园摩耶精舍,藏画古董一大堆。办画展卖画,钱来得快,夫妇俩游各国,宴请名人,徐雯波穿旗袍帮着招呼,日子过得奢侈。50年代在巴黎见毕加索,换画作,泼墨技法传开,名气大振。 张大千一生画上万幅,融中西,晚年台湾摩耶精舍住着,溪水绕屋,每天画画弟子围着。国内张心健1969年20岁进厂当电工,爬梯修线,汗流浃背。厂里乱,姐姐们遭罪,他也跟着受。遇邓姓女孩,两人处得好,她安慰他带吃的。但上司看上女孩,使坏,张心健忍着,女孩走了。那打击大,他世界塌了,1971年7月22岁,卧轨结束命。家人简单埋了,没碑没人哭。 这事瞒了11年,1982年徐雯波去美国探亲,带张心庆。张心庆打电话给台北张大千,说弟弟没了。张大千画画时笔抖,旧病发,咳得厉害。徐雯波哭喊,两人知道儿子惨死。次年4月张大千医院死,84岁,遗嘱分遗产16份,94%给徐雯波,其他子女平分,包括死去的张心健。那遗产画作古董值钱,但张心健用不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