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手机到汽车,华为“双旗舰”逻辑为何屡试不爽? 华为在汽车领域搞“境”“界”双线,并非突发奇想,而是把手机业务“双旗舰”的成功逻辑复制过来。这套逻辑之所以屡试不爽,核心在于抓住了“技术共享”与“需求细分”两个关键。 华为Mate系列手机瞄准商务人士,P系列手机吸引摄影爱好者,二者共享鸿蒙系统和核心芯片,既保证了品牌体验的统一性,又满足了不同用户的偏好。汽车业务中,“界”系列针对追求高端智能体验的消费者,华为终端全程把控;“境”系列则服务于有自主研发意愿的车企,华为车BU提供深度技术支持,同样是“技术同源下的需求细分”。 华为乾崑智驾 ADS就是汽车版的“麒麟芯片”,是“境”“界”共同的技术核心。无论车企选择哪种合作形式,都能拿到华为最顶尖的智能技术,这就保证了体验的下限。而差异化的合作方式,又能让车企根据自身情况灵活选择,避免了“一刀切”的局限。 从手机到汽车,华为的底层逻辑其实从来未变过,用核心技术搭建底座,再通过细分覆盖更多需求。“境”“界”的并行,不过是这套成功逻辑在新赛道的又一次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