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家外交发通稿,中国外交直接上“行为艺术”。19号那场中日磋商,真正的戏肉根本不在会议室里,而在会后那30秒的走廊戏。刘劲松司长这身中山装和插兜的手,被日媒一帧帧慢放解读,这本身就已经说明问题了——他们读懂了,而且慌了。 这根本不是“传达态度”,这是一场精心设计的“姿态碾压”。中山装是身份标识,插兜是状态说明。组合在一起,翻译成大白话就是:“我,中方代表,现在很放松,但放松里全是锋芒。” 对比旁边日方局长近乎“谢罪式”的低头快走,整个画面构成了一种不言自明的权力关系。中方要的就是这个对比镜头,而日媒果然“不负所望”地拍下来、播出来、还配上了“破例”的惊呼。这波,中方用姿态完成了议题设置,日媒成了免费的传播喇叭,高,实在是高。 中方此次的“破例”,是一场极其成功的外交姿态管理,将严肃磋商延伸到了更具传播力的视觉维度,不费口舌便主导了舆论叙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