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家钱穆,在炮火声中,夜以继日地写作,完成了50万字的《国史大纲》。他说:“如果中国真的亡了,这本书就是留给后人最后的火种。”
1938年,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刻。南京沦陷,武汉失守,日军步步紧逼,整个中国笼罩在亡国的阴影中。
⚪️国难当头,国土沦丧,亡国论弥漫。钱穆先生坚信中国未来系于青年之民族认同与奋斗精神。怀抱“写中国最后一本通史”的悲壮决心,先生谢绝纷扰,隐居岩泉寺。孤灯之下,他以笔墨为戈,日夜疾书。他要为这个可能灭亡的国家,写下最后一本史书。
钱穆最担心的不是亡国,而是“亡天下”——怕中国人忘记自己是谁。就像日本殖民台湾时强迫百姓改日文名,朝鲜半岛被抹去历史一样。他写这本书,就是要让中国人记住:无论发生什么,都不能丢掉自己的根。
⚪️《国史大纲》一经问世便引起轰动,被国民政府教育部指定为大学用书,在全国广泛流传,成为20世纪现代史学家所撰中国通史中影响极大的著作之一。
第一版由商务印书馆于1940年出版,为竖排繁体。在那个物资匮乏、局势动荡的年代,书籍用纸质量欠佳,多为粗糙的土纸,但这并未影响它承载的厚重内容。现如今商务印书馆时隔85年将于今年发布全新简体横排版,提升读者阅读体验,方便广大读者阅读。
如今我们在和平年代反观此书,钱穆先生用独特的视角带你重新回顾了一遍中国历史发展脉络,从秦汉大一统到隋唐盛世,从政治制度到文化学术,都讲得清晰透彻,直观感受中华煌煌五千年的波澜壮阔。
⚪️在内容架构上,全书共分八编,从上古三代一直讲述至民国初年,以时间为序,全面梳理中国历史演变,涵盖学术思想、政治制度、社会风气、国际形势等多个方面,力求揭示中国历史治乱盛衰的规律,探寻国家民族生命精神的根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