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绒成冬季“硬通货”,两个月价格翻倍】 羽绒服市场的销售热潮,正持续向上游原料端传导。被誉为“冬天硬通货”的羽绒原料,近期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价格波动,成为整个产业链关注的焦点。潮新闻记者从原料商、批发商、生产商等多方渠道获悉,近两个月来,羽绒价格几乎翻倍,一夜暴涨五万的情况时有发生。一位从业二十余年的批发商直言“这行情比炒股还刺激,一天一个价,心脏受不了。”在这片涨声中,不少从业者将囤积鸭绒比作“炒期货”。据业内人士透露,三十年间,鸭绒价格从每吨一两万元,一路飙升至六十万元左右的高位。“有人专门做羽绒转手生意,两个月时间,身边就有朋友赚了三四百万,厉害的甚至赚到两千万。”一位要求匿名的资深羽绒服生产商透露。不断刷新历史纪录的羽绒价格,既造就了一批财富神话,也让不少投机者付出沉重代价。“有人靠羽绒赚到第一桶金,也有人因为判断失误血本无归。”他感慨,“这个市场,既考验眼光,更考验定力。”某品牌创始人徐丰今年开发了600余款羽绒服,他每天到店第一件事就是查看最新的羽绒报价。他介绍,其原料主要采购自萧山,近期价格涨幅显著。“前几天一度触及60万元/吨的高点,这个价格已经与被称为‘白色石油’的金属锂持平。”谈及本轮涨价的原因,徐丰分析认为,一方面羽绒服利润空间相对较大,吸引越来越多服装商转型入局,推高了原料需求;另一方面,“双11”订单激增,叠加近期全国多地大幅降温,市场需求集中爆发,导致羽绒供不应求。“今年冬季时间更长,加上冷空气来得早,市场对羽绒服的销售预期非常乐观。”一位批发商补充,“大家的信心比往年更足,入局的人也明显增多,进一步加剧了原料端的供需矛盾。”(潮新闻 记者 吴越 西藏日报 孙芮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