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伊朗交通部长法尔扎内·萨迪赫本周在第二届中欧班列互联互通论坛(西安)上宣布,连接东阿塞拜疆省马兰(Marand)与土境口岸切什梅·索拉亚(Cheshmeh-Soraya)的220公里战略铁路已正式动工。 线路总投资约16亿美元,将取代目前绕行大不里士—凡城的既有通道,成为伊土之间最短的准轨直联线,列车运行时间可缩短近三分之一 。 该项目被视为“一带一路”西通道南线的关键拼图。 新轨打通后,来自中国的货物可经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伊朗—土耳其连续铁路直抵欧洲,全程不再需经里海轮渡或北线绕行俄罗斯,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中亚—西亚—欧洲”全陆快速走廊。 德黑兰方面估算,走廊年货运潜力初期即可达1000万吨,未来随着电气化及复线工程完成,可提升至3000万吨,为伊朗带来可观的过境费与物流收益 。 为匹配未来运量,伊朗铁路总公司(RAJA)同步启动车辆国际合作谈判,计划新增200台大功率电力机车和数千辆集装箱平车,并研究在萨拉赫斯—切什梅·索拉亚区间开行全程电力班列,以降低能耗和碳排 。 此外,伊朗与土耳其、阿塞拜疆三国铁路部门已就标准化信号系统、一票制结算和边境“单一窗口”达成协议,预计2026年底可实现伊土铁路互通“无缝化”。 从更宏观的视角看,马兰—切什梅·索拉亚线的建设使古丝绸之路的南翼第一次拥有贯通东西的连续铁路,标志着“欧亚非”陆路运输网络在伊朗境内完成最后一段“断点缝合”。 伊朗交通部长表示,这不仅是一条铁路,更是把伊朗置于欧亚大陆桥心脏位置的地缘经济支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