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是跟你说,有个顶尖运动员,宁可第一轮就被淘汰,也要拼一个“特殊成就”,你是不是觉得他疯了? 肖恩·墨菲,斯诺克大师,就这么说的。 原话大概是:“只要能让我打进那个球,首轮出局我乐意至极!” 听着,这事儿太魔幻了。 沙特办了个斯诺克比赛,但他们不按常理出牌,在球桌上放了一颗“金球”。 你要是能一杆清台打出147满分,就能获得一次机会,去打这颗价值20分的金球。 打进了,总分167。 奖励呢? 一百万。 美金。 这下明白了吧? 这哪是打斯诺克,这简直就是把一张彩票的头奖摆在了球桌上,告诉你:“有本事,你就来拿。” 冠军奖金才25万英镑,而这一杆球,价值是冠军的快四倍。 换你,你怎么选?是稳扎稳打去争那个“小目标”,还是赌上一切,去干那一票大的? 墨菲的选择是,玩儿命练。 他说自从上个比赛被淘汰,天天在家琢磨怎么从黑球走到这颗金球。 在家里的练习房里,他已经成功了二三十次。 哥们儿不是在碰运气,他是在为“抢银行”做精准的路线规划。 这事儿戳中的,就是人性里最原始的那个点。 我们每天勤勤恳恳上班,为了那份稳定的薪水。但谁心里没做过一个“一夜暴富”的梦呢? 这颗金球,就是那个梦。 我几乎能想象到那个画面了: 全场寂静,只剩他和那颗金球。 一杆下去,要么是凡人,要么是神。 刺激。 太刺激了。 我敢打赌,这周肯定有人能干成,我真希望就是这个为之疯狂的家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