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9日,美国政府正式批准向日本出售精确制导武器系统,总价值达8200万美元,其中包括GBU - 53/B等具备防区外打击能力的先进弹药。这批进攻性武器专门适配F - 35和F - 15J战斗机,不仅突破了日本传统防卫能力的范畴,更对亚太地区战略平衡造成严重挑战,引发了中国方面的高度警觉与强烈反应。 此次军售清单极具针对性。其中有120枚GBU - 39/B和28枚GBU - 53/B小型精确制导炸弹,尤其是GBU - 53/B,拥有110公里射程以及全天候多模式导引头,能够精准打击移动目标。再配合74套JDAM精确制导套件及大量无制导航弹,共同构成了一套完整的远程精确打击体系。 军事分析人士指出,GBU - 53/B的110公里防区外打击能力,让日本航空自卫队可在敌方密集防空火力圈外发起攻击,这意味着日本“专守防卫”政策出现了实质性松动。这种进攻性作战能力的获取,并非如美方所宣称的“不影响地区军事平衡”,而是从根本上改变了西太平洋地区的武力对比。 此次军售清晰体现了美国印太战略的深层考量:通过武装关键盟友,构建针对潜在对手的区域威慑网络。美国国防安全合作局的声明直言,此举旨在“支持美国对外政策和国家安全目标”,表明美国正系统性地将日本打造成其前沿部署的“战略支点”。 几乎同一时间,日本完成了向美国“返销”“爱国者”防空导弹的工作。这一来一往的装备交易,凸显美日军事同盟已从传统的保护与被保护关系,深化为军事工业体系和作战能力的高度融合。日本在美国的战略布局中,正承担起更为积极的“前沿行动”角色。 面对这一态势,中国方面反应强烈且明确。中国军事专家指出,此次军售是“美国将日本‘武器化’,打造‘亚太战争代理’的明确信号”,其假想敌和预设战场“不言自明”。 中国国防部此前已明确表态,日方若“胆敢铤而走险,甚至武力介入台海局势,必将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铜墙铁壁面前碰得头破血流”。 这场军售交易已超越了简单的武器买卖,成为观测亚太地缘政治走向的关键风向标。日本获得进攻性武器不仅会引发周边国家的安全忧虑,还可能触发地区军备竞赛的连锁反应。 当前西太平洋地区的战略态势正经历深刻演变,此次军售进一步加剧了地区的紧张与不确定性。各方需保持高度克制,避免陷入“安全困境”的恶性循环,共同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然而,美国此举无疑在地区投下了一颗战略石子,其引发的涟漪效应将持续影响亚太安全格局的走向。
2025年11月19日,美国政府正式批准向日本出售精确制导武器系统,总价值达82
昆仑派
2025-11-21 08:46:0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