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又发重磅警告:一边说“日本如果不做出改变,将彻底从世界消失”;一边又在播客

迎丝的趣事 2025-11-21 10:20:59

马斯克又发重磅警告:一边说“日本如果不做出改变,将彻底从世界消失”;一边又在播客节目自信预言,“AI最快四年超人类智慧,20%概率人类玩完”。有钱人说话就是带流量,马斯克这嘴一张,财经圈、科技圈、育儿圈全体“共振”。 先看他说“日本不改变将彻底消失”,这话听着极端,却不是毫无根据的危言耸听,而是精准点中了日本当下最难解的两大死结:人口崩塌和科技掉队。 2024年日本新生儿数量仅68.6万人,创下1899年有统计以来的最低纪录,总和生育率跌到1.15,东京都更是低至0.96,意味着平均每个女性连一个孩子都生不到,15岁以下儿童占比只有11.3%,而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已逼近30%。 这种“少子化+老龄化”的双重绞杀,正在让日本失去未来的劳动力和消费市场,按当前减少速度,几十年后人口可能跌破1亿,社会活力会持续衰退。 更关键的是,日本在数字经济和AI领域已经明显跟不上节奏,2024年数字相关国际收支逆差高达6.65万亿日元,相当于每年要为海外科技巨头“打工”交出巨额学费,而生成式AI的民众使用率仅26.7%,远低于中国的81%和美国的68.8%,企业AI应用政策制定比例也不足五成,比美国低了三十多个百分点。 日本企业对新技术的保守态度堪称“顽疾”,东京一家制造企业的员工甚至要“偷偷用AI”,因为没有明确规章就不敢大规模推广,这种风险规避的文化,在AI迭代以天计算的时代,无疑是致命的。 再加上数字技术人才缺口预计到2030年将达79万,顶尖高校在AI领域的全球排名都排到127名开外,本土半导体企业联合成立的Rapidus公司也面临客户开拓难、产业链不完善的困境,种种迹象都表明,日本正在数字经济时代被快速甩在身后,马斯克的警告更像是一种夸张化的提醒,戳破了日本“表面繁荣”下的深层危机。 再看他预言“AI最快四年超人类智慧,20%概率人类玩完”,这话看似天马行空,却踩中了当下AI产业爆发式发展的脉搏,也符合马斯克一贯“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流量打法。 作为xAI公司的掌舵人,他的预言从来都带着自家业务的影子,2025年7月xAI刚发布了Grok-4模型,训练量是上一代的100倍,在基准测试中仅次于GPT-5,紧接着8月就开源了Grok-2模型,一边警告AI风险,一边加速布局AI产业,这种“又怕又干”的操作,既树立了“前瞻预警者”的形象,又为自家技术引流,堪称流量营销的高阶玩法。 而从行业发展来看,AI的进化速度确实让人咋舌,2025年上半年全球就有超30款多模态模型更新,国产模型在视频生成、推理速度上已经比肩甚至超越海外产品,ChatGPT的渗透率用两年多时间就走完了PC互联网十年的路,Agent技术爆发让AI单次任务消耗的token量飙升到10万量级,算力需求呈指数级增长。 至于20%的人类灭绝概率,兰德公司的研究显示,AI要消灭人类需要同时具备设定灭绝目标、控制关键物理系统、说服人类协助、独立持续运作四大能力,概率虽低但并非完全不可能,马斯克把这个概率放大到20%,显然是为了强化警示效果,毕竟“人类玩完”这种话题,远比“AI可能带来风险”更能吸引眼球。 而马斯克的言论之所以能引发跨圈层“共振”,核心是戳中了不同群体的焦虑和关切。 财经圈盯着日本的动态,是因为日本作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其人口萎缩和数字赤字会直接影响全球供应链和投资市场,2024年日本经常收支虽有29.26万亿日元盈余,但数字赤字就抵消了大量收益,贸易和服务收支仍亏损6.51万亿日元,这种结构性矛盾让投资者不得不警惕。 科技圈热议AI预言,是因为马斯克的话触及了行业最核心的争议:技术爆发与安全监管的平衡,2024年数百名AI研究人员已经联名呼吁将AI灭绝风险列为全球优先事项,马斯克的言论相当于把这个专业议题推向了大众视野,倒逼行业和政府重视监管。 育儿圈的参与则更现实,AI快速替代人工的趋势让家长们焦虑,担心孩子未来的就业机会,毕竟当AI能搞定编程、设计、文案甚至部分专业服务时,传统教育模式培养的能力可能不再吃香,这种对未来的不确定感,让育儿话题自然和AI预言绑定。 说到底,马斯克的流量密码,就是用极端化的表述,把复杂的全球趋势和行业痛点简化成大众能听懂的“金句”,再加上他自身横跨新能源、太空、AI多个前沿领域的企业家身份,让这些言论既有话题性又有一定可信度。 他一边警告日本不改变会消失,一边暗示AI将重塑世界,本质上是在传递一个核心信号:时代变革的速度远超想象,无论是国家、企业还是个人,都必须主动求变。 而各圈层的“共振”,不过是大家在这些极端言论中,看到了自己关心的现实问题,毕竟能让所有人都参与讨论的,从来都不是空洞的预言,而是预言背后那些正在发生的改变。

0 阅读:0
迎丝的趣事

迎丝的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