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为什么总是敢于欺负中国,再而三的?毛主席曾经说:日本之所以敢发动侵华战争,最

阿智通鉴 2025-11-21 10:29:28

日本为什么总是敢于欺负中国,再而三的?毛主席曾经说:日本之所以敢发动侵华战争,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中国,因为在日本人的眼中,中国是一个无组织,无纪律的国度,无论是在清朝还是民国政府时期,中国人民始终都是在自己忙于自己的事情。   早在清朝那会儿,日本明治维新刚有点起色,就定下了个叫“大陆政策”的毒计——先占朝鲜,再啃东北,最后把整个中国吞下去。   这心思可不是突然冒出来的,早在16世纪丰臣秀吉时期就两度打朝鲜的主意,只不过那时候实力不够没能得逞,可这侵略的种子算是扎下了根。   等到19世纪明治天皇喊出“开拓万里波涛”的口号,这政策就成了日本代代相传的国策,背后藏着的正是岛国对大陆资源的贪婪,以及对中国这块“肥肉”的觊觎。   而当时的中国,刚好给了日本下手的机会。清朝闭关锁国两百年,朝堂上慈禧太后掌权,官员们忙着贪污腐败,军队更是烂到了根子里。八旗兵早就没了当年的战斗力,绿营兵也多是混饭吃的闲人,就算搞了洋务运动建了北洋水师,表面上铁甲舰摆得整齐,内里却是派系林立、指挥混乱。户部克扣军饷,造船厂偷工减料,各水师之间互不统属,打起来根本没法协同作战。   日本间谍把这些情况摸得一清二楚,知道这看似庞大的帝国其实是个空架子,所以1894年才敢借着朝鲜问题发动甲午战争。结果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清政府乖乖签下《马关条约》,割了台湾还赔了两亿两白银,这一仗更让日本确信:中国果然是个没组织的软柿子。   甲午之后日本更没了顾忌,踩着朝鲜这块跳板不断往东北渗透。1904年日俄战争在中国土地上开打,清政府居然宣称“中立”,眼睁睁看着两国争夺自己的领土。等到日本打赢,顺势从沙俄手里抢了南满铁路和旅顺驻军权,清朝连一句硬话都不敢说。   这时候的清廷已经连表面的统一都维持不住了,地方督抚各自为政,各省新军只认将领不认朝廷,老百姓更是被苛捐杂税压得喘不过气,谁也没心思管国家边疆的安危。日本就借着这种混乱,在东北建工厂、办学校、安插特务,把南满铁道变成了侵略的“动脉”,一步步把东北变成了自己的势力范围。   清朝倒了,可中国的涣散劲儿没改。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成直系、皖系、奉系,今天你打我,明天我打你,十几年里大小内战没停过。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喊着“统一全国”,实则还在忙着跟地方军阀火并,又一门心思“剿共”,根本没把外患当回事。   日本内阁总理大臣田中义一瞅准这机会,1927年开了个东方会议,干脆把“分割满蒙”当成了最高国策,还放出“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的狂言。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军才几千人,东北军十几万部队却接到“不抵抗”命令,三个月就丢了一百万平方公里土地,这背后正是国民政府“攘外必先安内”的短视,以及全国上下一盘散沙的现状——地方军阀怕丢实力不肯出兵,老百姓连“国家”的概念都模糊,日本怎么可能不得寸进尺?   接下来的几年,日本一步步蚕食华北,搞“华北自治”,国民政府还是一味退让。直到1937年卢沟桥事变,日本干脆要全面灭华,他们军部头目居然觉得出动十几个师团打三个月就能搞定,这底气全来自对中国“无组织”的认知。   那会儿中国钢产量才4万吨,日本却有580万吨;国民政府一年财政收入还不到日本的八分之一,军队装备更是差得远。更要命的是,日军每占一地,总能找到汉奸建“维持会”,东北还出了溥仪这样的傀儡皇帝,这些民族败类恰恰印证了当时部分国人的精神涣散。   但日本终究打错了算盘。毛主席早就点透了关键:“日本敢于欺负我们,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民众的无组织状态。”当中国共产党提出全面抗战路线,把“驱逐日本帝国主义”的目标告诉每一个老百姓,组织起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搞起民兵游击队,情况就变了。   减租减息让农民有了抗战的动力,“三三制”政权团结了进步力量,主力部队和地方民兵配合,把敌后变成了战场。日军再搞“三光政策”“铁壁合围”,面对的却是千千万万组织起来的民众,再也没法像以前那样轻易推进。   直到这时日本才明白,中国不是真的软弱,只是以前没拧成一股绳。从甲午到全面抗战,日本之所以敢再三欺负中国,既是其扩张野心的驱使,更是利用了中国从清朝到民国的组织涣散——政府腐朽、军阀混战、民众麻木,让他们能一步步实现侵略计划。   而当中国人民真正组织起来,筑成“血肉长城”,再强大的侵略者也只能走向失败。   这段历史恰恰印证了:一个国家的强大,从来不止靠武器和财富,更靠内部的团结与组织力,这才是抵御外侮最坚实的根基。

0 阅读:101

猜你喜欢

阿智通鉴

阿智通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