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最大的遗憾:拥有超80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但美国却宁愿把世界工厂开到中国,也

非常盘点中 2025-11-21 15:24:57

巴西最大的遗憾:拥有超80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但美国却宁愿把世界工厂开到中国,也不愿意开在离自己很近的巴西。巴西的工业总产值还没有中国的零头多,现在连墨西哥都快要超过巴西了。 这个坐拥851万平方公里国土、被称作“地球聚宝盆”的国家,工业总产值连中国的零头都够不上,如今连隔壁的墨西哥都快踩着它的肩膀往上爬了,这份憋屈真不是一般人能懂的。 说巴西资源多到“溢出来”都不算夸张,巴西北部的卡拉加斯铁矿,光已探明储量就有72亿吨,铁品位高达66%,挖出来直接就能送进高炉,不像澳大利亚的矿石还得先选矿提纯。 世界18%的淡水攥在它手里,亚马逊河的年径流量比长江还大7倍,可耕地面积比美国多3000万公顷,连锰、铝、金这些宝贝都藏在地下等着挖。 按说有这家底,建几个汽车厂、电子厂跟玩似的,可现实是2023年巴西工业总产值刚过4000亿美元,还不到中国广东省的三分之一。 美国最先发现巴西的好,却最先打了退堂鼓。上世纪60年代美国钢铁公司发现卡拉加斯铁矿时,馋得眼睛都直了,可巴西政府死活不肯把控制权让出去,非要搞合资占51%的股份。等1977年美国公司彻底退出时才明白,在巴西做生意,政策比铁矿还难啃。 上世纪40年代的劳工法把“保护”做到了极端,企业雇一个工人,除了工资还得掏加班费、工龄补贴,甚至连工人的通勤费都要包,解雇时的赔偿能拖垮小作坊。更头疼的是税收,一套流程能让财务人员熬白头发,就算小心翼翼,也可能因为申报细节不对被罚款。 反观中国,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正敞开大门迎外资。深圳特区的厂房三天盖一层,工人不仅手脚麻利,还愿意跟着生产线两班倒,更关键的是政策说话算话。 减税优惠给够十年,产业链配套说建就建。美国企业发现,在东莞造手机,从芯片到外壳的供应商都在30公里内。 可在巴西里约热内卢,连个合格的螺丝厂都得找半年,运原材料的铁路要么年久失修,要么就只有一条单线,卡拉加斯铁矿的矿石想运到港口,得在铁路上堵上两三天。 美国的算盘打得更精:中国不只是生产基地,更是庞大的市场。上世纪90年代中国加入WTO后,十几亿人的消费潜力被激活,美国企业把工厂建在中国,既能赚加工费,又能直接卖产品。 可巴西呢?2023年人均GDP刚过7000美元,老百姓买个智能手机都得攒半年钱,市场规模根本撑不起大工厂。 更让美国顾虑的是巴西的“摇摆”,一会儿搞贸易保护主义提高进口关税,一会儿又突然修改外资政策,反观中国,改革开放的方向几十年没变,这种稳定性比金矿还值钱。 如今巴西连“拉美工业一哥”的位置都快保不住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23年墨西哥GDP已达1.81万亿美元,离巴西的1.92万亿美元就差一步,工业生产指数增速更是比巴西快两倍多。 为啥墨西哥能后来居上? 因为它听话又方便,美墨加协议签了之后,产品进美国零关税,从墨西哥边境工厂运到休斯顿,比从中国运到洛杉矶还省一周时间。 更重要的是,墨西哥不搞巴西那套复杂规矩,美国车企在墨西哥建厂,招工、缴税都顺风顺水,自然把订单从巴西抢了过去。 巴西不是没努力过,改劳工法、降税收、修铁路,可积弊太深。2022年巴西光铁矿石就出口了3.44亿吨,赚了289亿美元,可这些钱大多投回了采矿业,没用来建产业链,至今连铁矿石都只能卖原矿,加工成汽车钢板还得运到中国来做。 而中国早已把“世界工厂”升级成“世界智造”,从钢铁到新能源汽车,从手机到高铁,产业链一环扣一环,这才是美国当年押对的真正原因。资源再多是死的,能把资源变成产品的能力才是活的。 说到底,巴西的遗憾从来不是美国的“偏心”,而是拿着金山却没学会建工厂。美国的算盘里,从来没有“近不近”,只有“值不值”。当中国在啃产业链升级的硬骨头时,巴西还在靠卖矿石赚快钱。 当墨西哥在对接美国供应链时,巴西还在为劳工法修改争论不休。如今墨西哥的工厂机器转得越来越快,巴西的铁矿火车却还是时走时停,这份差距,早就不是“距离”能解释的了。

0 阅读:0
非常盘点中

非常盘点中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