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让人给匈奴使者带话,说“边境有批好马,想跟你们换点皮毛,来个人少的地方交易”。结果匈奴使者一到,就被埋伏的汉军围了个严实,人全被绑了,马也没见着影。有人说这叫“不讲规矩”——哪有诱骗使者动手的?可武帝翻了个白眼:跟抢了汉朝几十年的匈奴讲规矩,那才是真傻。 那会儿汉朝跟匈奴早撕破脸了。之前和亲送的东西,全成了匈奴南下的资本;派去的使者,不是被扣留就是被杀。武帝憋着口气想北伐,可匈奴骑兵太贼,打游击似的,汉军总抓不到主力。 这次诱击使者,其实是想逼匈奴出兵。武帝算准了,匈奴人护短,使者被抓,肯定会派大部队来报复,到时候汉军就能在预设的战场跟他们硬碰硬。果然,匈奴左贤王带着几万骑兵杀过来,结果掉进汉军的包围圈,被砍了几千人,连王旗都被缴获了。 朝堂上吵翻了。御史大夫说“使者代表国家,就算是敌国的,也该讲礼仪,这么做会让西域各国看不起”。可将军们都觉得解气:“前几年匈奴杀咱们使者的时候,咋不说礼仪?现在不过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其实武帝压根没把“外交规则”当回事。在他眼里,跟匈奴的关系,就是拳头的关系——你打我一拳,我就得还回去,还得更狠。诱击使者是不光彩,可管用啊,至少让匈奴知道,汉朝不再是那个光会送公主的软柿子了。 有意思的是,西域各国听说这事儿,没骂汉朝不讲规矩,反而更敬畏了。他们早就被匈奴欺负怕了,见汉朝敢跟匈奴硬刚,还耍了手段,觉得“这汉朝是真有底气,以后得好好巴结”。后来张骞通西域,各国愿意帮忙,多少也跟这事儿有关——怕汉朝,也敬汉朝的狠劲。 说破坏规则的,是站在“文明古国”的架子上看。可那会儿的草原民族,哪懂什么“使者不可杀”?他们抢使者、扣贡品是家常便饭,跟他们讲规则,就像跟狼讲“不许吃肉”。武帝的做法,虽然糙,却摸到了匈奴的软肋——他们怕硬不怕软,你比他狠,他才会跟你坐下来谈。 后来匈奴果然收敛了点,派使者来求和,语气也软了不少。武帝没答应,却也没再扣使者,而是说了句“想谈可以,先把抢我们的东西还回来”。这时候再看,当初的诱击,更像敲山震虎——先让你疼,你才知道规矩是啥。 说到底,国与国之间的规则,从来是实力说了算。你弱的时候,守规矩人家也欺负你;你强的时候,偶尔破点规矩,人家反而会跟你讲规矩。武帝的“不光彩”,其实是给汉朝挣回了讲规矩的资格——这世上的道理,有时候就是这么现实。秦汉匈奴大将军 匈奴人起源 汉朝张骞 匈奴汉 匈奴文明 匈奴故事 匈奴起源
汉武帝让人给匈奴使者带话,说“边境有批好马,想跟你们换点皮毛,来个人少的地方交易
张允文化历史
2025-11-21 15:51:1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