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带孩子参加西安日报社举办的诗歌朗诵活动,突然就想到20多年前我自己的诗歌比赛经历。 那应该是我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作为学校唯一的参赛代表,学校里的很多老师都给我寄予厚望,同时大家都竭尽所能在朗诵专业知识上给我提供帮助,我自知责任重大,平常的训练也很刻苦。 朗诵活动对参赛学生的着装和仪表都有规定,班主任老师要求我尽量穿皮鞋和白衬衣。那时候我家里条件不好,白衬衣就用外婆手工制作的粗布衬衣替代。但是皮鞋却不好找,本来说穿父亲的皮鞋,但是因为我脚码小,父亲的鞋子又太大,根本无法入脚。 就在犯难之际,母亲突然想到祖母有一双棉皮鞋,尺码应该比较适合我,但由于她们婆媳关系不好,母亲就让我自己去祖母那里借鞋。我记得当时央求了祖母好久,她才从柜子里把皮鞋拿出来给我,结果尺码还是偏大。祖母就找了几团棉花塞到皮鞋顶部,勉强让我的脚放了进去。 诗歌朗诵的比赛场地是在距离我们村三公里之外的乡镇小学。当时,我独自一人迎着晨光,赶在早上八点钟到达现场。当时我抽签的诗歌题目是《蚕妇》(还有另外一首记不住了),也不知是被精神过度紧张还是因为心里有莫名委屈,在朗诵的现场我竟然情绪失控,带了哭腔,最后只拿了第三名的成绩。 在返校的过程中,我手捧着奖状诚惶诚恐,心情也是五味陈杂,一方面担心成绩不好受到老师批评,又因为自己平生的第一次获奖而有些沾沾自喜。当我最后把比赛成果汇报给班主任老师的时候,她果然对我表达了些许失望的意思,而我却从此逐渐走上了文学的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