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中成药,清湿热、化痰浊、疏肝郁、补肝肾,辅助调理高血脂 高血脂是心脑血管

有壹说壹的 2025-11-21 18:12:09

4个中成药,清湿热、化痰浊、疏肝郁、补肝肾,辅助调理高血脂 高血脂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隐形杀手”,很多人只依赖西药降脂,却忽略了中医的辨证调理——中医认为高血脂与“痰湿”“肝郁”“肾虚”等密切相关,不同证型的调理思路差异很大。今天为大家梳理4个经典中成药,分别针对不同证型,辅助降低血脂、改善代谢,安全不添负担~ 1、参苓白术散:健脾化痰浊,针对痰湿内阻型高血脂 方解:方中人参、黄芪为君药,益气健脾,增强脾胃运化功能;白术、茯苓为臣药,健脾燥湿、渗湿利水,从根源减少痰湿生成;山药、莲子、白扁豆辅助健脾,薏苡仁利水渗湿、清热排脓,共为佐药;砂仁、陈皮理气和胃,避免补药滋腻,桔梗载药上行、宣通肺气,炙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全方共奏健脾益气、燥湿化痰之功,让脾胃运化正常,痰湿自消。 用途:原发性高血脂属痰湿内阻证,症见肢体沉重、腹部胀满、食欲不振、大便溏稀黏腻、舌苔白厚腻、脉濡滑;常伴有头晕头重、身体肥胖、胸闷气短等。 药理作用:具有调节肠道菌群、降低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改善胰岛素抵抗、抗炎等作用,能减少脂肪在体内的堆积,促进痰湿代谢。 2、丹栀逍遥丸:疏肝解郁热,针对肝郁气滞型高血脂 方解:方中柴胡为君药,疏肝解郁、调畅气机,缓解肝郁导致的代谢不畅;当归、白芍为臣药,养血柔肝,避免疏肝伤阴;牡丹皮、栀子清热凉血、泻火除烦,清解肝郁化热产生的虚火,共为佐药;白术、茯苓健脾祛湿,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全方肝脾同调、气血兼顾,既能疏肝解郁,又能清热利湿。 用途:原发性高血脂属肝郁气滞证,症见胸闷胁痛、急躁易怒、嗳气频繁、头晕目眩、口苦咽干、舌质暗红、脉弦;常伴有情绪波动后血脂升高、失眠多梦等。 药理作用:具有调节血脂代谢、改善肝脏功能、抗脂质过氧化、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能降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3、杞菊地黄丸:滋肾养肝阴,针对肝肾阴虚型高血脂 方解:方中熟地黄为君药,滋阴补肾、填精益髓;山茱萸、山药为臣药,养肝健脾、滋肾固精,辅助熟地黄滋养肝肾;泽泻、茯苓为佐药,利湿泄热、健脾渗湿,减少补药的滋腻之性;牡丹皮清泻虚火,菊花、枸杞子清肝明目、滋阴润燥,共为佐使药。全方补而不滞、滋而不燥,兼顾肝肾脾三脏。 用途:原发性高血脂属肝肾阴虚证,症见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视力模糊、须发早白、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数;常伴有潮热盗汗、失眠健忘等。 药理作用:具有降低血脂、抗氧化、保护血管内皮、改善肝脏脂质代谢等作用,能减少自由基对血管的损伤,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 4、龙胆泻肝丸:清热利湿浊,针对湿热蕴结型高血脂 方解:方中龙胆草为君药,苦寒清泻肝胆湿热,直击湿热核心;黄芩、栀子为臣药,清热泻火、利湿解毒,增强清热之力;泽泻、木通、车前子为佐药,清热利湿、引热下行,让湿热从尿液排出;生地、当归养血滋阴,避免苦寒药损伤气血;柴胡疏肝理气、引药入肝经,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全方共奏清肝胆、利湿热之功。 用途:原发性高血脂属湿热蕴结证,症见口苦口臭、胸腹胀满、大便干结或黏腻、小便黄赤、舌苔黄腻、脉滑数;常伴有皮肤油腻、痤疮频发、肢体沉重等。 药理作用:具有降低血清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抗炎、抗菌、改善肝脏代谢等作用,能清除体内湿热之邪,促进脂肪分解代谢,减少血脂沉积。 温馨提示 1. 中成药降脂仅为辅助手段,不可替代降脂西药,患者需遵医嘱规律用药,不可自行停药或减药。 2. 高血脂调理需“辨证施治”:痰湿型忌用温补药,阴虚型慎用寒凉药,务必在中医师指导下选用。 3. 日常搭配低盐低脂饮食,多吃蔬菜、粗粮,适度运动(如快走、游泳),戒烟限酒,定期监测血脂,才能更好地控制病情。

0 阅读:30
有壹说壹的

有壹说壹的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