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废为宝 路过一个院子,门口立着一块手写的牌子,无意识打量一眼,竟然看到了自己想看的东西。 牌子上写着,可加工蚕丝被、棉花被,也可加工羽绒被。 这种加工服务点可不好找。我记得有一年,家里盖的棉花被时间太长了,变得又硬又重又不暖和,又找不着弹棉花被的,就塞到车里,一直拉回老家,处理好了,返程时再带回来。 家里弹棉花的作坊也早已升级换代,不是印象里的那种:“邦邦”地人工弹棉花,声音很单调,人要戴着口罩,弄得满头满身都是白茫茫的棉絮,现在也都是机器加工,效率也很高。 不过,城里不大容易找得到做这种加工服务的,今天偶然碰到,可谓意外。 问摊主,他们也只是临时在这里做几天生意,过段时间还要挪走。 摊主手里正充一条羽绒被,就问他们羽绒被怎么做的?他们说,要7-8件羽绒服可以改做成一床羽绒被。 主要是拆羽绒服比较费事,由他们提供充羽绒被的内胆,他们连拆带做好,一床收580元。挣的也主要是工夫钱,他们要利用晚上时间拆羽绒服,真正充绒只需要1个多小时。 把羽绒服改成羽绒被,倒是变废为宝的好途径,就像有人把旧毛衣改加工成地毯。 羽绒服一年一年积攒下来,或过时了,或旧了,或局部破损了,扔了有些可惜,里面的羽绒倒是好东西,而且价格在一年一年上涨,新羽绒服的价格也是不断上涨。 再翻新做成羽绒服,加工工艺达不到,做出来效果不好,我曾经翻新失败过一次,花的工钱和买一件羽绒服也相差无几,没怎么穿就送人了。 将旧羽绒服翻新做成羽绒被还是比较可行的,如果自己不嫌麻烦,网上买一个内胆,自己也可以充绒。如果想省事,交给别人代加工,付费即可。 盘算盘算自家有几件羽绒服可以改造的,2-3件能找着,7-8件怕是有些困难,暂且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