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拒了!干脆利落,毫不拖泥带水!奥委会紧跟西方玩双标,终于把自己从香饽饽玩成了烫山芋,奥运会以前之所以牛逼,就是它政治不粘锅的全球化商业利益定位,所以即使成本巨高也打破头的争。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靠现有场馆、拉赞助卖转播权赚得盆满钵满,一下让全世界明白,办奥运既能挣面子又能捞里子,从那以后各国抢申办权比抢春运票还积极,哪怕砸几百亿建场馆搞基建都觉得值当,毕竟奥运舞台能让本土品牌走向世界,旅游收入也能水涨船高。 那时候的奥运是真纯粹,小国运动员拿了金牌照样升国旗奏国歌,没人因为你国家穷就另眼相看,这份公平让奥运成了全球体育圈的顶流IP。 可现在的奥委会,把“体育无关政治”挂在嘴边当口号喊,实际操作起来双标的尺子比裁缝店的软尺还灵活。 2025年10月,印尼因为抗议以色列在加沙的军事行动,没给以色列体操队发签证,奥委会立马跳出来发声明“严重关切”,放话要评估制裁,直接断了印尼申奥的念想。 转头看看俄罗斯和白俄罗斯运动员,2026年冬奥会只能以“中立个人”身份参赛,国旗国歌都不让用,理由说得冠冕堂皇,合着同样是政治关联,区别对待的标准全看奥委会的脸色。 更让人无语的是,奥委会对大国和小国的态度简直是两套剧本。1980年美国带头抵制莫斯科奥运,65个国家不来;1984年苏联阵营报复抵制洛杉矶奥运,14个国家缺席,这两次对奥运的冲击比印尼拒签大得多,奥委会却连句重话都没说。 现在倒好,小国稍微表态就往死里罚,这种看人下菜碟的操作,早就把“政治不粘锅”的招牌砸得稀碎。 双标还不算完,赛事规则改得比翻书还快,明眼人都能看出是冲着咱们的优势项目来的。乒乓球先把球改大削弱旋转,又缩短比分增加偶然性,参赛名额卡得死死的;跳水搞预赛成绩清零,前面拼尽全力的优势全白费;女子举重更直接,专门针对咱们的夺金点砍项目,美其名曰“优化比赛”,说白了就是怕中国拿太多金牌。这种修改规则的操作,早就把公平竞争的底裤都扒没了。 玩双标的代价很快就显现出来,最直接的就是没人愿意申办奥运了。2030年冬奥会曾一度找不到主办方,波兰、挪威陆续退出,德国汉堡、意大利罗马更是被民众投票否了申奥计划;2032年布里斯班奥运会,干脆是奥委会直接指定的,因为压根没几个城市愿意报名。 2036年奥运会看似有卡塔尔、土耳其等国申办,可卡塔尔敢站出来,是因为手里有95%现成的体育设施,不用砸钱新建,换做其他国家还真没这个底气。 要知道现在办奥运的成本早就成了天文数字,巴黎奥运会最初预算66亿欧元,结果牛津大学研究显示,实际花费比预估高出115%,光清理塞纳河用于比赛就花了14亿欧元,最后算下来,奥运对法国全年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就0.1个百分点,纯属赔本赚吆喝。 更不合理的是,办赛的国家砸钱挨累,奥委会却坐享其成。2021到2024年,奥委会光转播权和顶级赞助就赚了一大笔,可这些钱大多进了自己腰包,运动员拿到的奖金连5%都不到。 巴黎奥运会后,松下、丰田、普利司通这三家日本巨头全退出了顶级赞助,松下整整赞助了37年,丰田也签了10年长约,之所以跑路,一是赞助费涨得离谱,投入和回报不成正比,二是看不惯奥委会的双标操作,有企业直言钱没花在运动员身上。虽说有咱们中国企业补位,但赞助商大洗牌的背后,是奥运会商业价值的持续下跌。 东京奥运会延期一年、空场举办,门票和旅游收入全没了,亏得底朝天就是前车之鉴。现在办奥运,除了建场馆的成本,9·11之后安防成本暴涨,不仅要防地面风险,还得防网络攻击、无人机捣乱,这笔钱根本省不下来。 奥委会赚得盆满钵满,却把办赛的烂摊子丢给举办国,这种只占便宜不吃亏的买卖,谁还愿意做?曾经的奥运会,能让不同国家、不同阵营的运动员站在同一赛场,比的是硬实力,拼的是真本事,现在却被奥委会的双标玩成了烫手山芋,要是再不改改这看人下菜碟的毛病,迟早得把这个百年IP彻底玩废。 环球网《卡塔尔宣布申办2036奥运会,多哈申办之路仍面临激烈竞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