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女生去足浴店工作怎么了?我们楼下的程序员,转行理发后活得更好 刚刚,看到无锡那家足疗店招了211本科生的消息,我第一反应倒不是质疑真假,而是想起去年碰见的一个小伙子。 他在我们这里楼下开理发店,有次闲聊发现竟是某高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的。我问怎么没去做程序员,他边给我剪头发边笑:“那一行35岁危机,我这手艺越老越吃香。”剪子咔嚓作响,“再说,现在不少程序员挣得还没我多。” 这话让我想了很久。 咱们总说“寒窗苦读十余载”,可没人保证读完书就一定能找到“体面”工作。我同事的侄女去年从某211大学生物工程专业毕业,投了三个月简历,最好的offer月薪五千,在杭州连单间都租不起。而她高中同学学美容的,现在自己开工作室,早就在老家买房了。 不是说读书无用,是时代变了。过去大学生稀缺,拿到文凭就像捧上铁饭碗。现在每年大学毕业生超过千万,某些专业设置和市场脱节,导致一些毕业生真不如手艺人有竞争力。 足疗店老板说得实在:“学历不重要,我这个初中生都当上老板娘了。”话不好听,但反映了现实——在社会这所大学里,创造价值的能力才是真正的“学历”。 我认识一位家政阿姨,专门做收纳整理,客户排到三个月后,月入两万五。她说这行不缺活,就缺认真做活的人。“把别人家整理得清清爽爽,看着心里就舒坦。” 这话让我想起小时候,父母总说“好好读书,将来坐办公室”。可现在,坐办公室的白领可能还没这位阿姨收入高,也没她那份成就感。 当然,不是说大学生都该去足疗店、做家政。关键是咱们得打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老观念。社会需要各种各样的人,需要写代码的工程师,也需要能把脚按舒服的技师。职业没有贵贱,认真做事的人都值得尊重。 那位211女生说“能挣到钱就行”,听着直白,其实挺实在。靠自己的双手吃饭,不丢人。我倒觉得,比起那些死守“大学生”身份,宁愿在家啃老也不愿“屈就”的年轻人,她更清醒,也更勇敢。 以前那代人,一份工作干到退休。现在年轻人,一辈子换三四份工作、跨两三个行业都很正常。今天在足疗店工作,说不定明天就自己开店当老板;今天坐办公室,说不定明天就去学手艺。 真正重要的是什么?是无论在哪一行,都能沉下心把事情做好。是放下所谓的“面子”,踏实赚钱,认真生活。 那位女生学的是人力资源,在服务行业工作,其实也没完全脱离专业。和人打交道、理解客户需求、处理同事关系,这些都需要沟通技巧和管理能力——这不正是人力资源的核心吗? 所以啊,别急着评判别人的选择。每个人都在找适合自己的路,而这条路,往往不是按文凭设计的。咱们的社会正在慢慢学会尊重每一种认真生活的方式,这才是真正的进步。 就像我们楼下那位理发师说的:“客人不在乎我什么毕业,只在乎我剪得好不好。把头发剪好了,我就对得起自己,也对得起客人。” 这话朴实,却在理。无论做什么,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别人,就足够了。 爆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