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不出中国所料:美国驻日大使发声,非常激动地“感谢中国”,自本轮中日交锋以来,高市早苗政府已经向美国、澳大利亚、法国、德国等多个友国求助了,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站出来力挺她,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友国不想找中国麻烦,尤其是美国。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格拉斯此前在社交媒体上发了条帖子,字里行间透着股子阴阳怪气的劲儿:“圣诞节仿佛已经提前到来,由衷感谢中方如此煞费苦心只为进一步巩固美日关系和友谊,” 这话说得客客气气,可任何懂点外交门道的人都听得出来,这是在讽刺中国,他指的是中国驻大阪总领事薛剑那条措辞强硬的回应,以及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对高市早苗涉台言论的严正抗议。 在格拉斯看来,中国越是强硬回击,日本就越会往美国怀里钻,这买卖做得太划算了,这种不通过官方渠道,而是用个人社交账号发声的方式很有讲究。 表面上只是大使个人观点,如果事情闹大了,华盛顿随时可以撇清关系,说这不代表美国政府立场,可实际上,美国国务院对这条帖子没有任何否认或纠正,这就等于默认了。 格拉斯这个人本来就是对华强硬派,从他上任以来,三天两头在公开场合渲染所谓“中国威胁”,推动美军在日本的军事部署,支持日本搞什么“反击能力”。 这次他用这种轻飘飘的感谢,实际上是在给高市早苗打气,同时也在试探中国的反应底线。 可问题是,高市早苗求援的那些盟友们,为什么都选择了装聋作哑?澳大利亚只发了份不痛不痒的声明,呼吁各方克制,连中国的名字都没点。 法国和德国更是低调到尘埃里,外交部发言人只说关切事态,希望避免升级,就完事了。 这些国家平时跟日本关系不错,在四方机制、印太战略上也没少合作,怎么这次就集体沉默了?说白了,还是经济账算得明白。 中国是澳大利亚最大的贸易伙伴,两国贸易关系刚从前几年的冰冻期里缓过来,堪培拉不想再折腾一遍,德国的汽车产业在中国市场占据巨大份额,法国的空客、奢侈品、核电技术也离不开中国订单。 这些国家的政客们不傻,他们知道台湾问题是中国的核心利益,谁碰谁倒霉,为了高市早苗那点政治野心,把自家经济拖下水,这买卖怎么算都不划算,所以他们选择了观望,等着看美国和中国怎么出牌。 格拉斯的那条帖子,恰恰暴露了美国在这场博弈中的真实意图,华盛顿并不关心日本是否会被高市早苗的冒险政策拖垮,他们只想看到东京在对华关系上越来越强硬,越来越依赖美国的安全保护伞。 中日关系越紧张,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就越有正当性,向日本兜售武器、收取保护费就越理直气壮,从这个角度看,中国对高市早苗的强硬回击,确实在客观上帮了美国的忙。 可中国这次必须强硬回击,没有第二个选项,如果对高市早苗的挑衅保持沉默,那接下来亚太地区会有更多政客跳出来试探底线。 台湾问题是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核心关切,任何外部势力想要插手,都必须付出代价。 外交部的严正交涉、军方在台海周边的演习巡航、媒体上的连续发文、对赴日旅行的提醒,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就是要让日本政府掂量清楚:如果真敢追随美国介入台海,面临的不只是外交摩擦,而是全方位的严重后果。 格拉斯那条帖子在网上传播得很快,阅读量破了百万,评论区里吵成一团,有人觉得美国这招高明,不费一枪一弹就挑动了中日矛盾,也有人批评华盛顿在玩火,把亚太地区推向危险边缘。 可不管网民怎么争论,有一点是清楚的:美国的印太战略,核心就是要维持这个地区的紧张状态,让盟友们离不开美国的保护,让中国陷入四面应对的困境。 日本现在的处境很尴尬,安全上绑在美国战车上,经济上又离不开中国市场,中日之间每年数千亿美元的贸易额,支撑着无数日本企业的生存。 高市早苗想学她的前辈们,通过强硬对华立场来凝聚国内支持,可她忽略了一个关键问题:今天的中国早已不是当年,中国有能力也有决心捍卫自己的核心利益,谁想突破底线,等着的只会是头破血流。 格拉斯可以在社交媒体上阴阳怪气地感谢中国,但这种小聪明改变不了大格局,美国的盟友们不敢公开站队,恰恰说明国际社会对台湾问题有清醒认识。 那些想借助外部势力给中国制造麻烦的人,最好看清楚这次交锋的结果,中国不会因为外交压力就退让半步,也不会因为经济代价就放弃原则,这场博弈还会继续,但规则已经写得很明白了。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