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中文网今天(11月21日)写道:“中国政府接连出招,试图迫使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撤回涉及台湾防务言论。面对排山倒海的压力,东京目前似乎仍未‘退缩’。但在亚洲之外,欧美政府普遍保持沉默。” BBC 中文网 11 月 21 日那条消息说得挺热闹,说咱们接连出招要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收回涉台言论,东京还硬扛着,欧美那边却一声不吭。 这话得往细了品,咱们的 “出招” 可不是喊口号,11 月 22 日商务部发言人何咏前都放话了,要是日方接着在错路上走,经贸领域的真格反制马上就来,这话里的分量懂的都懂。 其实早几天动作就开始了,外交部、驻日使馆连着发声谴责,国台办也直接点出她违背了中日之间的政治文件,连联合国场合都没放过。 11 月中旬咱们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在联大明确说,日本没资格当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紧接着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就重申立场,还是认联大 2758 号决议那套,等于给日方来了个公开打脸。 军事上的动作更实在,黄海搞了三天实弹演习,海警船天天在钓鱼岛巡航,多艘舰艇直接穿过大隅海峡进了西太平洋,这态度摆得明明白白。 旅游和文化方面的影响立竿见影,文旅部提醒大家谨慎去日本,教育部发了留学预警,航空公司还能免费退改机票,旅行社的退单堆成了山。 据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估算,中国游客数量减少,致使日本 GDP 下滑 0.36%,约 2.2 万亿日元付诸东流。如此庞大的损失,绝非微不足道之数。 水产品和影视领域也没含糊,暂停进口日本水产,日本影片在华上映全给暂缓了,这些都是日本实打实的痛处。 东京那边嘴倒是硬,11 月 21 日还说立场没变,可自家早就乱成了一锅粥。 好几位前首相都站出来批评,说她这话越界了,社会上更是直接,有人上街抗议,喊着让她辞职,网上骂声一片。 您说这哪是硬扛,分明是抱着炸弹跳舞,毕竟日本对咱们的依赖程度可不是一般的高。 日本政府自己的报告都写着,他们对中国消费品和工业产品的依赖度,在七国集团里排第一,近 40% 的产品进口都高度集中,唯一的供应商就是咱们。 2023 年之后这趋势更明显,日本进口里咱们的占比越来越高,可咱们进口里日本的份额却在降,这意味着谁更离不开谁一目了然。 要是真动了经贸反制,日本经济扛不扛得住都是个问题,高市自己能不能保住位置都难说。 最有意思的还是欧美那波 “沉默”,表面看是不说话,其实心里的小算盘打得噼里啪啦响。 他们既觉得日本这话挑战了二战后的国际秩序,心里不安,又想借着日本制衡咱们,符合他们的利益,这种矛盾劲儿让他们只能先观望。 之前有西方大国想拉着韩国、菲律宾这些国家围堵咱们,结果啥用没有,现在把日本当 “底牌”,可谁愿意真为别人的利益牺牲自己呢? 有人可能会问,美国不是日本的盟友吗?咋不出来撑腰?您想啊,真闹大了美国能捞着啥好处?无非是让日本当炮灰,这种亏本买卖他们才不干。 欧洲那边更别提了,自家经济一堆麻烦,哪有闲工夫管别人的烂摊子,沉默就是最聪明的自保。 高市现在这状态,说好听点是硬扛,说难听点就是骑虎难下,对内安抚不了民众和商界,对外拉不来欧美真支持,就剩嘴硬了。 咱们普通人看着热闹,其实能明白一个理儿,国家硬气不是靠喊的,得有实打实的实力支撑,你看咱们反制的每一步,都踩在日本的痛处上。 那些跟着官方渠道看消息,不瞎传谣言的人,其实也是在给国家撑场子,毕竟明眼人都能看出谁在挑事。 这事儿闹到现在,反而让大家看清楚了,谁在虚张声势,谁在真刀真枪维护利益,谁又在背后搞小动作。 日本要是真聪明,就该早点回头,不然等经贸反制一落地,那苦头可比现在难受多了。 国家的应对既有力度又有分寸,给日方留了纠错的余地,可要是对方不珍惜,那也只能让他们付出该有的代价。 国际上的事儿从来都是实力说话,你强了,别人才不敢随便挑衅,你稳了,盟友才不敢轻易卖你,这道理到啥时候都管用。 咱们安安稳稳过好日子,相信国家的判断,就是对大局最好的支持,毕竟真到了关键时刻,实力和定力才是最靠谱的。 信息来源: BBC New 中文——2025-11-21 中国政府接连出招
